打勝仗不能少了英雄氣
●戰爭從未改變殘酷激烈的本來面目,任何戰場即使拼刺刀的血灑疆場不多見,但仍需要時時葆有“刺刀見紅”的血戰精神。
60多年前的朝鮮戰場上,面對武器精良、掌握絕對制空權的美軍王牌部隊,一支裝備落后、補給短缺的英雄軍隊,用“鐵腳板”與車輪賽跑,靠血肉之軀與飛機坦克拉鋸,最終贏得了偉大勝利,打出了國威軍威。朝鮮戰爭結束后,毛澤東指出,“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敵人的“鋼”沒有壓倒英勇頑強的人民軍隊,我軍的“氣”卻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強大對手,這正是我軍能夠以弱勝強的根本所在。
夫戰,勇氣也。拿破侖也曾斷言,“精神總能征服利劍”。馬克思主義戰爭觀認為,物質因素決定著戰爭勝負的可能性,而戰斗精神則是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的決定因素。精神的力量與物質的優勢固然都很重要,但在特定的條件下精神可以彌補物質的不足,甚至打敗物質的優勢。當前,我軍正處在突破武器裝備瓶頸、跨越式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加速換擋期,“利劍”鑄造越發強大,鋒芒不斷顯現。與此同時,絕不能忽視鍛造精神的力量,絕不能丟掉紅色基因這個傳家寶,絕不能放松對官兵英雄氣的培塑和涵養。
時代在變遷,戰爭形態也在演進,作戰行動向體系化、無人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日漸明顯,我軍在不斷縮小“鋼少”差距的情況下,“氣多”的優勢能否傳承和發揚,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氣還能否適應未來戰場,紅色基因究竟能否賡續,在波詭云譎的軍事斗爭中我軍能否始終掌握主動,這一系列的問號值得人們深思。有人認為,未來戰場將上演非接觸對抗、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無人智能毀傷等高科技作戰的“大戲”,或許不再有肉搏格斗的血腥、“堵槍眼”的悲壯、“向我開炮”的決絕……然而,戰爭從未改變殘酷激烈的本來面目,任何戰場即使拼刺刀的血灑疆場不多見,但仍需要時時葆有“刺刀見紅”的血戰精神。官兵血性膽氣本身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鍛造英雄氣是確保部隊能打勝仗的重要前提。未來戰爭形態深刻變化,敵我雙方對抗更加激烈,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不減反增,這對參戰官兵信念、意志、勇氣、膽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英雄的傳人,應當具備聞戰則喜敢打仗的血性、舍我其誰打硬仗的決心、壓倒一切打勝仗的魄力。面對強敵,面對戰場,我軍需要的英雄氣是不辱使命的強烈擔當,是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是不畏強敵的必勝信念,是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
英雄氣不會與生俱來、憑空而生,血性在戰場的一時迸發,背后是經年累月的長期塑造和點滴培養。培塑英雄氣要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首要,著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我軍根本職能教育,用科學理論武裝官兵,切實消除麻痹思想、破除懈怠情緒,不斷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戒備狀態。培塑英雄氣要把緊抓備戰打仗作為根本,自覺把全部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練兵備戰上,堅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練什么,以精武強能錘煉過硬軍事素質,脫去一身嬌氣,練就一身殺氣,在真備實練中錘煉戰斗意志。培塑英雄氣要把營造血性文化氛圍作為關鍵,加強戰斗文化建設,不斷強化戰味、野味、苦味,用好優良傳統資源,大力宣揚英模典型,引導官兵汲取精神營養、弘揚優良作風,使紅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脈、化為行動。培塑英雄氣要把建立長效機制作為重點,不斷推進制度建設,緊跟改革步伐進一步修訂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歸屬感,倡導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風尚,在全社會引領愛軍精武、尊崇榮譽的價值導向。
習主席深刻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不能沒有英雄氣,強軍興軍、矢志打贏不能沒有英雄氣,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維護國家利益不能沒有英雄氣,只有真正追隨英雄的腳步,用實際行動延續英雄的事業、傳承好英雄的血性膽氣,才能不畏任何強敵,戰勝一切強大對手。(張銀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