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樂,奏響新時代壯麗凱歌
聯合軍樂團訓練。岳恒冰 攝
10月1日,天安門廣場。
聽!70年光輝歲月、70年波瀾壯闊,正從軍樂團演奏出的每個音符中跳躍流淌出來,或輕緩、或急促,躍動出大國自信與強軍風采。伴隨著受閱官兵的鏗鏘步履,共和國一路劈波斬浪、走向民族復興的時代圖景拉近在世人眼前。
當聽到那一個個音符從演奏員手中的樂器里流淌出來,或許才能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做“氣勢磅礴”、什么叫做“蕩氣回腸”。那一天,當受閱部隊按照聯合軍樂團的演奏節拍,整齊劃一通過天安門廣場,每一個人都被深深震撼。
1950年國慶閱兵時,毛主席提出應該成立千人軍樂團。此后,歷次國慶閱兵,以解放軍軍樂團為骨干組成的千人聯合軍樂團,便一直都是天安門前一道亮麗的風景。
此次閱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16次從全軍范圍內抽組聯合軍樂團擔負閱兵演奏任務。從受領任務的那一刻起,解放軍軍樂團全體人員立即忙碌起來:選拔人才、抽組隊伍、進行音樂創作……
盛世閱兵,舉國歡慶的時刻,第一個備受矚目的就是演奏曲目的變化。聯合軍樂團團長兼總指揮張海峰告訴記者,此次演奏的原創曲目,是專門為這次國慶閱兵創作的。
為了創作這些歌曲,創作者們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解放軍軍樂團創作室主任郭思達表示,為了確保最佳視聽效果,針對不同方陣的兵種特色和不同樂器的聲音特點,他們科學編配,多次打磨修改,傾心打造精品力作,以展現共和國70年的輝煌歷程。
這些作品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檢閱時刻,專門創作的《致敬號角》《分列式號角》等音樂,增加了號角音樂比重,讓人感到莊嚴神圣;裝備方隊出場時,《鋼鐵洪流進行曲》一奏響,氣勢恢宏的豪邁感油然而生。
曲子有了,還需要技藝精湛的演奏員。此次抽組的1500名官兵來自全軍10個大單位。他們中,既有年過半百的一級軍士長,也有入伍剛滿一年的“00后”新戰士。當他們在北京聯合軍樂團駐地集結完畢,一場從難從嚴的訓練開始了——
音準、節奏、音色、音響平衡、演奏姿態,哪一方面都忽視不得,他們一點一滴嚴摳細訓、精細雕琢,下大力抓好基本功練習。
“除了手指可以動,其他哪兒都不能動。”閱兵那天,他們以立正的姿態演奏,貫穿全場。
樂團里流傳著這樣一個口號:“站5個小時不倒,練5個小時不亂,吹5個小時不錯,奏5個小時不咳。”這是演奏人員必須達到的要求。
對比之前歷次閱兵儀式,今年首次大規模設置了女兵軍鼓展示。增設定音鼓聲部,為的是增加音樂的厚重感、輝煌感。
選拔自國防大學的軍鼓隊演奏員柳焌云、柳焌月,是一對雙胞胎姐妹,集訓前在軍鼓演奏上是“零基礎”。訓練期間,她們除了吃飯、睡覺、練習,其余的時間幾乎都在背曲譜。“軍鼓是沒有旋律的。”張海峰說:“姐妹倆從一首都不會到能背下來60多首曲目,真的非常不容易。”
今年,執行演奏任務的3名總指揮,首次穿著陸海空三軍禮服指揮樂隊,這象征著我軍步入聯合時代。當分布在不同的聲部、來自多個兵種的官兵一齊演奏時,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號角仿佛就在耳邊吹響。
慶典終會落幕,但勝利的號角不會停歇。
軍樂,讓新時代凱歌回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