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探索實戰化訓練的一段心路歷程——
從“王牌情結”到體系意識
數九寒天,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組織跨晝夜飛行訓練。車猛濤 攝
這一仗出乎意料——
“即刻對某目標實施突擊……”新春時節,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田鑫和戰友剛剛完成既定訓練課目準備返航,突然接到地面指揮所命令。
此刻在空中集結的,還有兄弟部隊的援兵。數架戰鷹呼嘯著直撲目標。然而,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敵方”攔截戰機也緊急起飛,在地導和雷達等要素支撐下,空地協同織就了一張空防體系網,似乎無機可乘。
“準備突防!”雖是臨時組隊,卻早有默契。隨著田鑫發出指令,剎那間,進攻機群隊形突變,來自兄弟部隊的兩架戰機上升高度,脫離編隊;田鑫和隊友的戰機迅速下降高度,向北迂回。
就在對手目光被兄弟部隊牢牢吸引之時,已下降到低空位置的田鑫,指揮僚機拉開距離,向著山谷飛去。兩側山巒雪峰綿延不絕,在山谷有限的空間里,田鑫集中精力嫻熟操控,戰機依著山巒左右“游動”。借助山體地形掩護,幾分鐘后,他們飛臨目標附近。
“這是我們探索的某體系戰法。”塔臺指揮員王健指著態勢顯示屏上躍動的紅藍軌跡告訴記者。
“如今我們常態化組織多兵種、多機型參加的體系訓練,風雪嚴寒中,飛行員越來越懂得如何融入體系、利用體系完成任務。”王健說。
在年輕飛行員里,田鑫的個人技術一流,上高原、飛遠海,多次圓滿完成大項任務。談及體系訓練新模式,他說,過去飛行員總有個“王牌情結”,認為只要把個人飛行技術練到極致,就能“千里走單騎”。然而真正到體系對體系的對抗中,許多“個性絕招”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一次演練,在突擊“敵方”雷達陣地時,他們認真研究雷達性能,采取降低高度、釋放干擾等手段,本以為吃定了對手,誰知功虧一簣……復盤總結時才發現,對方雷達與地導攜手組網,多種搜索模式混合使用,充分發揮體系集成的優勢,作戰效能今非昔比。
這讓飛行員們第一次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舉一反三,他們感到,如果能常態化組織這樣的體系訓練,攻防雙方互相驗證戰術戰法和裝備性能參數,將使訓練效益實現最大化。
“得益于新體制,我們常態化組織體系訓練的想法有了實現途徑。”旅領導介紹說,在上級統一規劃下,該旅與兄弟單位一拍即合,決定共同搭臺唱戲。新年度開訓,駐地某雷達旅由副旅長帶隊專程趕來,共同協商體系訓練的有關事宜。
訓練結束后的飛行講評會上,對攻擊效果進行初步評估,結果為攻擊有效。像類似的體系訓練,這個冬季以來,在這個機場已上演了多次,有異型機空空對抗,有互為對手的空地對抗,還有空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的空域協同訓練。
“初次參加體系訓練就給我敲響了警鐘!”飛行員李福濤說,那次對抗,他駕機升空不久,強電磁干擾就席卷而來,雖然自己也使用了電子對抗手段,但由于不善用體系戰法,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要想在空戰中大有作為,就要學會融入體系、依托體系,在體系中發揮出最大作用。”如今,李福濤把更多心思放在了如何借助體系之力來達成作戰目標上。
最后一個訓練架次結束已到深夜,大家都有些疲勞,但飛行總結一開始,精神頭就又來了。
“與掩護戰機編隊飛行還不夠熟練”“在多機協同上還需要進一步細化”飛行大隊、機務大隊、場站各保障單元逐一查找問題、總結經驗,力爭提高訓練效益,飛一次進一步。
機場上寒風凜冽,遠處城市的燈火如點點繁星,平安而靜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