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多方位推進亞太布局
在美國抗議活動不斷升級、疫情未見好轉的情況下,美軍正調遣3艘核動力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執行戰備部署任務,并通過多種方式推進亞太軍力建設,相關動向引起多方關注。
想方設法“秀肌肉”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軍近期通過軍事示強、推進前沿部署等方式,在亞太地區“秀肌肉”。
首先,高調組織航母巡航。據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站6月9日報道,當地時間6月8日,美海軍“尼米茲”號和“里根”號航母宣布啟動亞太巡航,以結束長達近兩個月的西太平洋“航母真空期”。據悉,護衛“里根”號航母執行任務的軍艦來自駐日美軍第15驅逐艦中隊,該中隊有7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與“尼米茲”號航母一同前往西太平洋的有“普林斯頓”號導彈巡洋艦,以及“瓊斯”號、“斯特萊特”號和“約翰遜”號導彈驅逐艦。
美媒評論指出,“里根”號和“尼米茲”號航母啟動亞太巡航,再加上執行部署任務的“羅斯福”號航母,美海軍在太平洋將部署有3艘航母。考慮到這3艘航母將在西太平洋水域活動,美海軍近期可能在該地區再次擺陣三航母編隊。
其次,加快中導部署進程。據美《洛杉磯時報》6月11日報道,美國正尋求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更多中程導彈。一些美國高級官員認為,在亞洲部署數百枚常規中程導彈,將使西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重新向美國傾斜。
這一導彈部署計劃是美國未來10年在亞太增強軍力部署的核心內容,預計將花費數百億美元,標志著五角大樓國防預算支出重點已從中東轉移至亞太。美媒指出,第一批中程導彈可能在兩年內完成部署,目前美政府尚未透露具體部署地點。
再次,發起地區威懾倡議。當地時間6月11日,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首次授權設立主要針對地區強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該倡議主要內容包括加強聯合部隊殺傷力、優化軍力結構、強化與盟友和伙伴的軍事關系、加強演習演訓、開展試驗與創新、提升后勤能力等,2021財年計劃投入14億美元,2022財年計劃投入55億美元,重點用于發展遠程精確打擊能力、防空反導能力和支撐二者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高調背后有深意
綜合來看,美軍近期高調推進亞太地區軍力建設,主要有3點考量。
展現高度戰備水平。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軍因應對不力丑聞頻發,自身形象受創,戰備水平和作戰能力遭質疑。美軍高調派遣3艘航母在亞太“秀肌肉”,就是為展現其高度戒備狀態,挽回美國民眾及地區盟友對其戰備能力的信任。按照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所說,“如果美國的對手認為他們能在危急時刻戰勝美國,那將是一個可怕和悲劇性的錯誤”。
凸顯亞太重要地位。近年來,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美國優先”戰略,在全球不斷收縮兵力部署。近期,美國高調宣布大幅削減駐德美軍人數,逐步減少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降低對中東事務的軍事干預力度。與上述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軍在亞太地區一直保持較大規模軍事存在,同時不斷“招兵買馬”,明顯表現出戰略重心轉移傾向。
強化與盟友合作力度。近年來,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軍事戰略報告》《網絡戰略報告》《美日安全合作指針》等戰略文件中,美國均將提升與盟友關系、增進與盟友合作并強化聯合作戰能力,作為維持美國霸權地位、遏制潛在對手和維護美國全球利益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近期,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推進“太平洋威懾倡議”等舉動,意在進一步深化美國與太平洋地區盟友和伙伴的關系,推動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建設,加緊構筑針對潛在對手的包圍圈。
未來動向需警惕
6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表示,美國“不是世界警察”,美軍要減少對全球的軍事干預力度。然而,美國近期在亞太地區頻繁的軍事示強舉動,顯然與特朗普上述言論相悖。不難看出,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一直奉行窮兵黷武的戰略,從未放棄或減弱對全球事務,尤其是亞太事務的干預力度。展望未來,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值得高度關注和警惕。
一方面,美國將持續強化亞太軍力布勢。未來一段時間,美國或將根據“太平洋威懾倡議”,推動亞太地區美軍力量的轉型發展,通過加大拉攏地區盟友,著力打造一支戰略威懾能力更強、戰備水平更高的前沿作戰力量。
另一方面,美國窮兵黷武的企圖難以得逞。雖然美國對推進亞太地區軍力建設表現出較高熱情,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上述計劃很難在短期內順利推進。以中導部署計劃為例,美國的地區盟友普遍對此不感興趣。日本沖繩縣知事在寫給《洛杉磯時報》的電子郵件中說:“我堅決反對這一做法。其他亞洲國家的官員也在暗示,他們不想要美國的導彈。”對于“太平洋威懾倡議”,美媒認為,在美國財政狀況不佳、新冠肺炎疫情雪上加霜的情況下,該倡議所需經費難以落實,執行前景不容樂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