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下力量建設新動向值得警惕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新一代大鯨級柴電攻擊潛艇首艇“大鯨”號近期在三菱重工公司神戶造船廠順利下水。預計該艇將于2022年3月正式服役。屆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數量將達到22艘,基本實現防衛省設定的預期目標。
潛艇建設初具規模
早在2010年版《防衛計劃大綱》中,日本就以所謂保護國家利益和“應對可能到來的威脅”為由,提出將現有潛艇數量由16艘增加至22艘。對此,日本防衛省采取“固舊補新”策略。一方面,將親潮級潛艇服役時間由18年延長至24年。另一方面,加速建造以蒼龍級和大鯨級為代表的新型潛艇。“大鯨”號服役后,將與先期服役的10艘親潮級潛艇和11艘蒼龍級潛艇共同構成日本海上自衛隊未來水下力量的核心要素。
新艇戰力提升
據日本官方數據披露,新近下水的“大鯨”號潛艇艇身長84米,寬9.1米,標準排水量達3000噸,艇員編制為70人。“大鯨”號潛艇將采用全新鋰電池推進系統,以替代傳統的鉛酸電池,其水下航行時間遠超目前蒼龍級保持的2周左右的紀錄。“大鯨”號的下水,標志著鋰電池技術已相對成熟,滿足大規模裝備潛艇部隊的條件。
此外,通過移除傳統柴電潛艇系統中的諸多部件,“大鯨”號潛艇的水下聲學特征將進一步減弱,對手的監視與跟蹤難度將同步上升。
在火力配備方面,“大鯨”號潛艇將與蒼龍級配備同等量級的武器系統。據悉,該艇將在艇艏設置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用于發射美制MK-37魚雷、日本89式重型魚雷和AGM-84“魚叉”反艦導彈,總載彈量保持在30枚。
未來動向值得警惕
近年來,日本屢次高調公布本國潛艇在亞太周邊海域的活動情況。例如近期,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與“加賀”號直升機母艦、“雷”號驅逐艦等水面艦艇組成聯合特遣編隊,赴亞太重要海域舉行聯合演習,隨后造訪越南港口金蘭灣。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的戰略企圖主要涵蓋兩大方面。一是借反潛演習,強化自身在亞太重要海域的存在感,實現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全方位、立體式”介入。二是配合美印太戰略布局,以海上安全為牽引,提升與地區重點國家的防務合作關系。據報道,日本和越南近期有望簽署雙邊國防設備與技術轉讓協議。一旦達成協議,日方或向越方出口一系列海上偵察與監視裝備。今年7月,日本依據與越方簽署的貸款協議,已同意出售價值3.5億美元(約合23.4億元人民幣)的6艘巡邏艇。
日本在頻繁公開潛艇建造與活動動向的同時,逐步升級對亞太地區相關國家的拉攏與扶持力度,勢必增加外界對日本地區戰略意圖的疑慮,亞太海上安全形勢也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季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