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新戰略瞄準“大國競爭”
美軍坦克參加軍事演習
近日,在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辦的“全球新興技術峰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提出“一體化威懾”戰略,宣稱美國需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進行大規模創新和投資,確保技術優勢,以應對所謂“大國競爭”。奧斯汀強調,這一戰略將成為美國制定防務政策和軍事戰略的基石。可以預見,該戰略將對美軍建設和作戰思想產生重要影響,不過,受多重因素制約,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仍是未知數。
探索威懾新概念
美方聲稱,在新的國際安全和技術發展背景下,美軍面臨越來越多的新威脅和新挑戰。為此,美軍必須不斷探索和創新作戰理念,以適應未來戰爭需要。在此背景下,“馬賽克戰”“算法戰”“戰爭云”“分布式殺傷”“全譜優勢”“動態武力運用”等一系列作戰概念相繼出爐。特別是2021年5月,奧斯汀簽署一份名為“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的戰略文件,提出“全域作戰”概念,要求將戰場作為統一整體,由聯合部隊在陸、海、空、天、網絡和電磁頻譜等領域進行整體籌劃并協同作戰,提高美軍作戰效率。
此次美國提出的“一體化威懾”概念,實際上是對“全域作戰”概念的深化發展,既基于現有能力,又試圖擁有新的能力,實現多個領域互聯互通。其核心要素是將分散的多域作戰部隊與盟友力量進行聯網,將技術、作戰理念和各種能力進行融合,建立一支新的分散但高度聯通的部隊,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集體行動。
美軍稱,新戰略意在將美國及其盟友的優勢結合起來,幫助美國有效應對全球威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和各種低強度沖突等。與以核威懾為主的傳統威懾戰略不同,新戰略強調,美國將保持全領域優勢以確保自身絕對安全。
謀求競爭新優勢
近年來,美國不斷強調來自大國的安全威脅,其軍事戰略重點也從之前的反恐轉向“大國競爭”。美國聲稱,在信息化時代,雖然以核威懾為主的傳統威懾力量仍將繼續發揮作用,但太空、信息和網絡威懾的作用日益突出,只有在這些領域保持軍事技術優勢,才能在“大國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美國“一體化威懾”概念,著眼大國在技術層面的競爭現實,突出人工智能、電磁頻譜、無人系統等高新技術發展,試圖建立一支新的分散但高度聯通的軍事力量。美軍稱,此舉旨在通過技術更新,讓對手了解美國具備的軍事實力及其使用軍事力量的決心,達到威懾戰略對手的目的。
奧斯汀明確表示,“一體化威懾”戰略將使美國具備在所有潛在沖突領域獲得尖端技術的能力,“未來10年美國的技術創新將比過去50年還多”。為此,美軍將加強與軍工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推動新興技術的軍事應用。奧斯汀還強調,必須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確保競爭優勢。他表示,未來5年,美國將投入約15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對此,有分析稱,這表明未來美軍將不再單純追求數量和規模優勢,而是更多地通過人工智能、高速數據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利用,實現更高層次的戰略威懾。
預期效果難達成
美提出“一體化威懾”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將盟友力量納入其威懾體系,以達到預期威懾效果。這與美國當前正在打造的所謂“價值觀同盟”如出一轍。同時,美軍認為,受國防預算等因素影響,美軍在核武庫現代化、先進武器采購和高新技術研發等領域面臨不少困難,現有平臺和能力已無法有效滿足其戰略威懾和軍事行動需求,因此希望借助盟國力量強化戰略威懾。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體化威懾”戰略實際上也是當前拜登政府重構新型盟友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通過與盟友進行優勢互補,增加整體打擊力量的規模和速度。特別是美國將通過與歐洲、太平洋等地區盟友在高新技術和網絡領域的密切合作,打造聯合作戰體系,把美國的戰略威懾變為共同戰略威懾,形成可信、可靠、靈活的威懾能力。同時,美軍也試圖通過多國軍事行動,解決近年來其在單邊軍事行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美軍新威懾戰略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仍是未知數。由于美國過去多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無休止的反恐戰爭,短期內很難擁有絕對“多域制權”和超強威懾能力,可能讓相關國家陷入群體性焦慮,影響對“一體化威懾”戰略的信心和投入。同時,由于盟友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很難達到美國所提出的戰略要求,也將使該戰略所要達到的威懾效果大打折扣。這意味著,未來美“一體化威懾”戰略的實施仍將面臨挑戰。(方曉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