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俱樂部:這里有種別樣的美
化學俱樂部學員在開展活動。李俊橋攝
陸軍工程大學首屆“頌雅杯”詩歌誦讀大賽現場。嚴曉東攝
國際學員周,外語俱樂部學員施昕辰與外軍學員交流輕武器裝備使用。段瑋攝
喀喇昆侖,古都南京,因為一個特別的數字緊密相連。
5380,是新疆軍區神仙灣哨所的海拔,也是排長羅棕木堅守的雪山陣地。時光輾轉至5年前,5380,這些數字也曾是羅棕木馳騁全軍數學建模競賽賽場的“利劍”。邊關與冷月,初心與堅守,這些動人的詞匯在他身上匯聚。
羅棕木是陸軍工程大學畢業學員,在校期間參加了數學建模俱樂部和“悅·讀”俱樂部。“軍校俱樂部活動就像一束光,點亮了我的青春,培塑了我的軍人氣質與風骨。”他說。
羅棕木的成長背后,是陸軍工程大學基礎部創建的“倶樂部+”育人新模式。這種模式構建了技能培訓、學術交流、學科競賽等平臺。今天,讓我們走進該校俱樂部群,感受軍校不一樣的美。
有一種美,叫“用數字詮釋戰場”
金秋十月,某綜合演練場火光四射,激戰正酣。此刻,陸軍某合成旅參謀侯鵬緊盯電腦屏幕,一個個跳動的數字詮釋著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
建模,對于應用數學專業的侯鵬來說有著別樣意義。時光回到12年前,作為數學建模俱樂部首批成員之一,侯鵬對數學建模的理解為:建模是一種技術,是用另一種定量方式來認識世界的語言。
認識世界的道路因數學變得與眾不同——
2010年,還是學員的侯鵬,在首屆全軍數學建模競賽上和戰友用一串時間序列數字解決“某部隊空降問題”,獲全軍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
2012年,侯鵬和戰友征戰西點軍校“桑赫斯特軍事競賽”。作為隊長,他在第一天出師不利的情況下,全面分析后續項目的難度系數和得分點、競爭對手特點,連夜制訂優化方案,最終在近20所軍事院校55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奪得兩個單項第一、1個單項第二。
2014年和2015年,侯鵬連續兩年征戰“坦克兩項”國際競賽。身為車長,他帶領團隊運用數學思維籌劃戰略戰術,讓中國戰車跑出中國速度……
“參加數學建模俱樂部的經歷,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思維理念的變化。”侯鵬說,“這種變化,讓我學會定量分析現實現象,用理性的眼光去認識事物本質,用數字去詮釋戰場。”
“航渡最大配載是多少?偵察、通信、火力等不同模塊如何有機組合?風速、流速對海上火炮射擊有著怎樣的影響?這些都與數學息息相關。”今年7月,侯鵬所在部隊在某海域開展遠距離航渡和火炮試射訓練,從作戰編組到方案擬制,從計劃優化到組織實施……侯鵬密切關注著每一個作戰環節,為勝戰積累作戰數據。
“我們組建數學建模俱樂部,就是想用數字啟迪智慧,引導學員在數字的世界里充實自己、提升自己。”侯鵬的大學數學啟蒙老師毛自森說。
13年前,從地方高校畢業的毛自森,來到軍校任教。13年間,他一步步登上全軍院校數學授課能力競賽領獎臺,成為軍校教員中的佼佼者。
每隔一段時間,侯鵬都會給教員毛自森打電話、發微信,拉家常、聊心得,仿佛志同道合的同齡戰友。
采訪中,侯鵬提起了一次數學建模俱樂部授課:那是一次定積分概念課,毛教員將辯證唯物主義融入其中。“當時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別樣的數學課堂讓人感受到數學思維背后的智慧。”侯鵬說。
“如果說,數學之美美在用數字詮釋世界,那么軍人眼中的數學之美,在于用數字在戰場奏出勝戰強音。”數學俱樂部教員陳桂東說,學習數學,就是要讓學員眼中有光,心懷戰場。
有一種美,叫“用詩歌追尋遠方”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尤其是邊塞詩,是高原邊防某部排長羅棕木的精神伙伴。
羅棕木說自己常常夢回古代疆場,現實中,他和戰友們作為守疆衛士,用青春演繹著現實版的《出塞》。
羅棕木是陸軍工程大學基礎部“悅·讀”俱樂部首批畢業學員。當年,專業排名靠前的他毅然選擇赴邊,成為神仙灣哨所的一名排長,常年工作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
“對喀喇昆侖山最初的印象是遙遠而高大,自己真正工作在這里才懂得,高大的不僅是喀喇昆侖群山,更是守護在這里的人。”羅棕木說。
“我們常說的上山,就是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學習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的羅棕木,擔負著單位工程建設任務。
“行走在雪山,空曠高遠,前邊沒有人,后面沒有物,但是放聲一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立馬滿滿熱血、勇氣與能量。”羅棕木說,“重溫當年在‘悅·讀’俱樂部里與小伙伴們一起品讀過的邊塞詩,今天的感受更深了。”
今年中秋節,參加完連隊聯歡會后,羅棕木靜靜地坐在連隊后山。那一刻,邊關明月當空照,透亮而清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透過月亮我好像看見了親人和遠方的家。”羅棕木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于邊防官兵來說,家不僅意味著親人的微笑,更意味著邊關將士身后守護的萬家燈火。”
詩,對羅棕木而言,是一道微光,微不足道卻綿長溫暖,是情志的出口,更是心靈的歸宿。
“ 我們‘悅·讀’俱樂部下設閱讀社、頌雅社、文創社、新聞社、思辨社、戲劇社,搭建學員語言及思維訓練、人文精神熏陶及文化素質養成、創造創意創新激發、領導管理組織協調能力鍛造的實踐平臺。”采訪中,指導教員胡越說,我們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員心中埋下人文的種子,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能力、文化素養。
“當兵就要當國家的利刃。課堂上我們學習專業知識,課堂外,俱樂部是我們礪劍的重要實踐平臺。”羅棕木的學弟鐘禹行是導彈工程專業大三學員,說起“悅·讀”俱樂部帶來的收獲,他提到了“頌雅杯”詩歌誦讀與創作大賽。
大賽上,鐘禹行誦讀了《天路行軍1950》書中的句子,“這是一本描述解放軍解放西藏的書,剛開始看時并沒有多大感覺,但一遍遍細讀先輩們爬雪山、過草地、蹚冰河的故事后,我讀懂了先輩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雄氣概,更讀懂了‘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背后的含義。”
有一種美,叫“用語言擁抱世界”
東到日本橫須賀,西赴荷蘭海牙,目光透過英吉利海峽眺望大不列顛的土地,足跡跨越大半個地球……這是畢業學員曾煜在軍校期間用語言丈量世界的距離。
“語言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我們與世界對話。”提起外語俱樂部,現任某工程兵大隊隊長曾煜說,“我的很多戰友畢業后都曾赴國外維和,有的還跟隨艦隊訪問全球。在外語俱樂部積淀的語言功底和實踐經驗,讓我們更有底氣去擁抱世界。”
擁抱世界需要寬廣的國際視野。2016年,曾煜赴荷蘭海牙參加歐洲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15個國家數十名代表圍繞“聯合反恐行動”開展激烈討論。大會現場,曾煜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而后結合我國“一帶一路”的倡議,提出各國之間的深化反恐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觀點,他的回答贏得各國評委贊許。
“我們搭建外語俱樂部這個平臺,就是想培養軍校學員寬廣的國際視野,以年輕的視角推開國際化的視窗,理解軍人的使命與擔當。”外語俱樂部指導教員胡明霞說,這個平臺促使許多學員審視自身差距,把對世界的思考刻進成長年輪。
讀懂世界的目的,是讓自己的祖國更美好。曾煜的學弟施昕辰忘不了在國外觀看國慶70周年大閱兵時的場景。“走出國門,我代表的是中國軍校學員,當時很多外國學員和我們一起觀看國慶大閱兵,身處異國他鄉,更能體會到祖國強大的自豪感和肩扛的使命責任。”施昕辰說。
“未來的中國軍隊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軍事人才。”基礎部主任汪澤焱說,“我們建設學員特色俱樂部群,就是想為學員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拓展學員國際視野,培養學員戰略思維。”
金秋金陵,梧桐金黃,又一批新學員踏入了軍校校園。陽光透過葉縫灑落在他們身上,他們眼中閃爍著清亮而堅定的光芒。
這是對成長的渴望、對信仰的追求,更是對夢想的希冀。(景紅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