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殲15飛行教官的精神世界:這片海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當最后一抹晚霞被夜幕吞沒,燈光點亮了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的航母甲板。
“嘭!”伴隨一聲巨響,殲-15戰機呼嘯而落,尾鉤牢牢掛住攔阻索,新的漆黑的輪胎擦痕“刻”在了遼寧艦的飛行甲板上。
“完美的著艦,是一種享受。”飛行教官王勇跳下座艙,銳利的眼神傳遞著滿滿的自信。
艦載機飛行員氣勢如虹的飛行,他們的父母未曾看過,他們的妻兒未曾看過,他們的親朋也未曾看過。這一震撼海天的“刀尖舞蹈”,只為奉獻給祖國。
此刻,皓月當空,宛如明眸。
此刻,他們身擔使命、肩負任務,連“掏出手機給家里打個電話”都很難。
此刻,王勇和他的戰友們又分明覺得,有一份凝望、有一份牽掛,匯聚在自己身上,那樣清澈、那樣溫暖……
戰友的凝望—
“他一直在看著我們”
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對正跑道……艾群嫻熟地操縱著戰機,以近乎完美的軌跡迅速下滑。
這一天,距離他第一次在遼寧艦著艦已經5年。如今,他不僅是一名艦載機飛行員,還是一名艦載機飛行教官。
結束飛行,艾群回到空勤樓,低頭穿過一樓走廊。
走廊墻壁上,掛著10位全軍掛像英模畫像。其中一位英模和艾群有著同樣的身份——艦載機飛行員。
那是他曾經的戰友——張超。
幾乎所有的艦載機飛行教官穿過那個走廊時,都會有意無意地快走幾步。或許是因為那份沉重,他們很少抬頭看張超的畫像。
可曾經生死相依的戰友,又如何能不想他?
丁陽還記得,最后那個架次出發前,張超向他眉毛一揚:“陽哥,看我的,一準拿個優秀!”
王勇還留著張超從老家捎來的茶葉。這盒茶葉只剩下了一小半,他舍不得喝,總覺得“喝完了就離張超遠了”。
“其實,我們平時很少提起他……但我們知道,他一直在看著我們。”接受采訪時,艾群避開了張超的名字,而是用“他”來回答記者的問題。
張超犧牲已5年。迄今為止,那4.4秒的畫面還在人們腦海中閃回。
張超犧牲4個月之后,艾群駕駛殲-15戰機首次成功著艦。站上遼寧艦飛行甲板的那一刻,他掏出了隨身攜帶的手電筒。
“這,是超的……”作為曾經的室友,艾群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幫自己的好兄弟圓了上艦的夢想。
艾群相信,如果能飛到今天,張超也會是一名優秀的艦載機飛行教官。
遺憾的是,他走了。他犧牲那天,正好是戰友孫寶嵩的生日。也是從那年開始,孫寶嵩再也沒有過生日。
“那天我第一個著陸,張超最后一個,當我滑回機棚的時候,正好看到那一幕……”性格直爽的孫寶嵩,每每憶起,都會不由得眼圈發紅。
“我們不能沉淪,他還在看著我們。”機場跑道邊,作為同批飛行員中的老大哥,孫寶嵩決定帶領大家盡快從陰影中走出來。
那段時間,孫寶嵩帶頭組織理論學習、研究特情處置方案、飛模擬器……幾個月后,第一個駕駛殲-15戰機起飛的,也是孫寶嵩。
與子同袍,巡天蹈海何所懼。
偉大的事業中,往往能誕生偉大的友誼。正是對艦載機事業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才讓一群人對彼此托付自己的生命。
親人的凝望—
“我知道你想飛得更遠”
張宇亮一不小心“飛進了歷史”——
那一天,海軍首批“生長模式”培養的艦載機飛行學員展開航母資質認證。
這批飛行學員,是由海軍從高中招收的飛行學員中直接培養出來的,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他們注定要創造歷史。
“近了,近了!”一架殲-15戰機調整姿態、放下尾鉤、對正跑道……隨著“嘭”的一聲,戰機尾鉤牢牢掛住攔阻索,在遼寧艦甲板上劃出一個巨大的“V”字。第一個參考的張宇亮順利完成著艦考核。
對張宇亮來說,這是一個高光時刻。對飛行教官們來說,這更是一個期盼已久的時刻。此次考核,標志著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生長培養鏈路全面貫通,航母戰斗力建設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張宇亮也是“一不小心飛出了自己的秘密”——
那個夜晚,忙碌了一天的軍嫂徐曉娉,坐在家里刷起了抖音,找一點“小快樂”。
抖音卻推給她一個“大事件”——“戰機單發停車故障!只飛了50多小時的學員張宇亮……駕駛戰機安全著陸!”
第一次在網上看到丈夫,徐曉娉瞬間癱坐在沙發上,淚如雨下。
她知道,成為千里挑一的飛行員不容易,能成為艦載戰斗機飛行員更不容易。
“知道他離夢想越來越近了,我要做的就是把家里照顧好。”擦干眼淚,她決定先瞞著父母。卻不知,老人也同樣決定瞞著她。
而后,徐曉娉選擇辭掉在北京的優越工作,和孩子一起,來到了張宇亮的部隊駐地生活。當晚,張宇亮在日記中寫下那句耳熟能詳的話:“我的軍功章有你的一半……”
“嫁給他們,就是嫁給了他們的航母夢。”來到這里,老教官家的嫂子告訴徐曉娉,她們這群人有個很詩意的名字——“望天族”。因為,每當戰鷹劃過天際,她們都會抬起頭來,遙望戰鷹遠去的方向。
其實何止是妻子,飛行教官的孩子們也是“望天族”。
每逢學校布置關于家長的作文題,丁陽兒子筆下的主人公,永遠都是自己的“飛爸”。
而在丁陽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幅畫,畫的是一架帥氣的戰機。
“那是我生日時,兒子給我設計的‘完美’戰機。”丁陽笑著告訴記者,“他說,以后長大了要試飛自己設計的戰機。”
某種意義上,“望天族”是戰鷹遠飛的特殊翅膀。
當年選拔艦載機飛行員,羅胡立丹正在外地學習,妻子專門打來一通長途電話,告訴他這個消息。
“我知道這很危險,其實我不想你去,但我知道你想飛得更遠。”掛斷電話,妻子替羅胡立丹報了名。
這些年來,航母艦載機部隊猶如一塊大磁鐵,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海天驕子加入其中,而家屬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支持。
“家里有我,放心去飛。”正是家人看似柔弱的肩膀和溫情的話語,支持著他們飛向更遠的海天。
山河的凝望——
“這片海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在航母上著艦,是艦載機飛行員的圓夢時刻。走到今天這一步,每個人都付出了太多……”著艦大考前的最后一堂課,不善言辭的飛行教官祝志強說了很多。
教官講得最多的不是飛行技術,而是夢想和付出,這讓年輕飛行員們感到有些意外。
送走學員,祝志強心生波瀾。
“這片海就是最好的教科書。”面對艦載機事業的千鈞重擔,祝志強心里的念頭非常純粹:敢闖敢試、苦練精飛,決不讓屈辱的歷史在祖國的萬里海疆重演。
這是個人的理想,更是民族的希冀。時間不等人,祝志強和戰友們明白,海軍轉型建設路上,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必須換擋提速。
對每一位艦載機飛行教官來說,這片海的濤聲,仿佛在講述著什么,也在催促著什么。
今年國慶節期間,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烈士墓前,擺放著一架祭奠者送來的殲-15戰機模型和幾張遼寧艦航母編隊照片……
《楊根思烈士墓前,多了一架“殲-15”》的報道,迅速刷屏。
看到這則新聞,祝志強和戰友們越發意識到肩上的使命之重。
2018年4月12日,南海海域海上閱兵,艦載機組成空中梯隊,首次在海上接受檢閱。
“從戰機上俯瞰,艦艇編隊劈波斬浪、馳騁向前,留下的航跡就像一條綿延的銀色天路。”回憶起駕機飛抵閱兵空域的場景,孫寶嵩興奮不已,“能夠以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身份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加速形成航母戰斗力,需要在提升艦載機飛行員的能力素質和知識層次上積蓄能量。飛行教官們認為,只有飛得越高,看到的天空才越廣。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眼界和胸襟,就能看到什么樣的風景。
在艦載機飛行員眼里,從空中俯瞰,航母很小、海很大;從甲板上看,戰機很小、航母很大;從陸地上看,人很渺小、山河壯闊。在艦載機飛行員心中,個人很輕、國家很重,名利很輕、使命很重。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取其重者可以兼其輕。這就是飛行教官群體的眼界和胸襟。(譚靚青、朱晉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