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我們為祖國守歲
大山深處,火箭軍官兵堅守在戰位。朱偉攝
大山深處,朦朧月色里,一雙眼睛格外明亮。
再過幾個小時就是除夕。作為班長,丁蘇皖總是把零點的那班崗留給自己。
身后,大國長劍靜謐無聲;遠方,村落中燈火閃爍。丁蘇皖輕輕撫摸著胸前的兵種標識,騰飛導彈與火紅尾焰組成的符號里,有屬于火箭軍的夢想與榮光。此刻,他的心中澎湃著一股無法言說的自豪。
丁蘇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在戰位為祖國守歲。每一次,他都會凝視遠方的大山。
山,是沉默的。正如這個特殊的節日里,那些火箭軍官兵對祖國和人民無聲的承諾。
年 輪
一次關于夢想的接力
夜深了,呼嘯的山風吹過枝頭,樹葉沙沙作響。
走過蜿蜒的山路,抵達哨位,丁蘇皖微微冒汗。今天是除夕,堅守戰位,是他迎接新春的方式。
18歲那年,丁蘇皖走進大山,成了一名導彈兵。十幾年軍旅生涯里,從青澀懵懂到堅毅剛強,大山見證了他的成長。
此刻,緊握鋼槍、守望遠方,丁蘇皖的回憶慢慢與大山重合。
讓丁蘇皖最難忘的,是新兵班長張恒。在他的記憶中,張恒特別像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史今班長,心細如發又敢作敢當,對別人要求高、對自己要求更高。
一次,旅里組織五公里武裝越野,張恒在訓練中腳踝受傷,班里戰友都勸他放棄,他擺擺手對戰友說:“我不算什么,連隊榮譽最大。”
等張恒跑完回來,左腳已經腫得像饅頭。在張恒帶領下,班里參加上級組織的比武多次名列前茅。丁蘇皖也因為表現出色,受到上級表揚。
那年冬天,丁蘇皖第一次進山站崗。從小在安徽山區長大的他,自以為對山里的氣候了解,沒穿大衣就上了山。
沒想到,剛過了沒多久,山里便下起了大雨,天氣越來越冷。丁蘇皖在雨中凍得直打哆嗦,好不容易站完一班崗,他的嘴唇都紫了。
回到班里,張恒嚴厲地批評了他,還讓他當著全班的面做了檢查。
丁蘇皖記得,老班長退伍的前一天找到他,希望和他一起站最后一班崗。
行進在山間的小路上,丁蘇皖從班長的講述中知道,自己是張恒帶的第一批新兵。“那天站崗,其實我一直在崗樓后面看著你。”張恒說,“作為一名火箭兵,認真、細致、踏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你是我帶過的最聰明的兵,但要成為一名優秀軍人,首先要克服自以為是這個毛病。”
浩瀚星空下,班長的話直擊心靈。也正是從那時起,不管是訓練還是工作,丁蘇皖總是格外小心,不敢出一點紕漏。
大山無言。在這里待久了,這些駐守大山的軍人也沾染了山的性格。
在年輕戰士心中,班長丁蘇皖和大山一樣,沉默而溫暖。其實,丁蘇皖自己心里清楚,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就像印刻在樹干上的年輪,一圈圈的痕跡里有他的青春和夢想。
今年,丁蘇皖即將服役期滿。臨近春節,連長本想讓他回家陪陪老婆孩子,他婉言拒絕。“讓年輕的戰友們多回家看看。”其實,他還有后半句話沒說,“我舍不得離開這里”。
每年除夕夜,丁蘇皖都會主動要求站崗。山上的崗樓里,景色隨著時間不停變換,從落日炊煙到漫天星辰,他也會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
去年國慶,丁蘇皖難得休假回家。兒子跳跳5歲,沒有父親陪伴的日子里,他已悄然長大。
一天,兒子突然纏著丁蘇皖,想讓他做把紙槍。父親問:“做紙槍干什么?”
“有了槍,我就可以替你站崗啦!你就能多回家陪陪我和媽媽了。”兒子的話充滿童趣,卻讓一個堅強的漢子紅了眼眶。
閑暇時,丁蘇皖會在山上撿些竹子,用小刀刻上字。今年過年沒有回家,他給兒子寄去了一個新年禮物——一個竹片上,刻著一個站崗的戰士,上面寫著“堅守”兩個字。
“竹子象征著堅韌和頑強。希望跳跳長大后也能當兵,做一名勇敢的祖國衛士。”丁蘇皖笑著說。
零點鐘聲響起,山外的村落里煙火升空,又是一個嶄新的春天。
此刻,絢爛的煙花和沉默的大山,是丁蘇皖眼中別樣的風景。他確信,會有更多年輕的戰友走進這座大山,用自己的青春為這個地方刻上新的年輪。
太 陽
一場直面心靈的對話
穿過曲折的回廊,懸掛張貼著春聯和福字的陣地有了“過年”的味道。
擔負值班任務,官兵們長期在大山里訓練工作。時空“錯位”的日子里,難得一見的太陽成了一種精神寄托。
山里的生活平淡而忙碌。這天,指導員查彬彬在俱樂部里為官兵們播放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燃料,是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東西。火箭,是為了夢想,拋棄自己的東西。”電影中,身處大漠的老一輩航天人在極端惡劣的環境里,用青春熱血書寫了中國航天的壯麗史詩。
電影落幕,查彬彬拿出一摞白紙,讓每名官兵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
“對于我們駐守深山的火箭軍官兵而言,平日雖然看不見太陽的光芒,但我們始終向陽生長。”他說,“從這個意義上講,畫在紙上的太陽,實際上是一場與心靈的對話。”
下士萬佳浩描繪的太陽,與記憶深處的味道有關。記憶中,母親最拿手的是雞蛋面。每當假期返校或歸隊前,母親都會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澆上精心準備的番茄湯汁,配上青菜和香菜小料,再放上一枚煎蛋。金燦燦的煎蛋,帶著母親的味道,像極了一輪初升的小太陽。
從小在海邊長大的萬佳浩,大學畢業后考入了家鄉縣城的事業單位。帶著對軍隊的向往,他辭去工作參軍入伍,成為一名火箭軍戰士。
第一次走進大山,每日單調的訓練、巡邏、執勤,讓年輕的士兵有些沮喪。
一次巡邏途中,萬佳浩忍不住問班長崔亞克:“班長,你在大山里守了十幾年,到底有什么意義?”
望著眼前連綿的大山,崔亞克回答:“等你走過足夠多的山路,你自然就會明白為什么選擇大山。”
去年年初,萬佳浩在報紙上讀到了邊防斗爭一線官兵先進事跡的報道,戍邊英雄們保衛祖國不懼犧牲的精神深深震撼著他。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再過幾個月,萬佳浩即將面臨走留。值班任務前,他鄭重地向黨支部遞交留隊申請書,申請書中寫道:“守護,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排長程家維心中的太陽,是一封封書信上的郵戳。去年,程家維剛剛分配到部隊,這是他第一次在山中過年。
山里通話不便,正處在熱戀期的女友常常抱怨。值班的日子里,程家維堅持利用空閑時間給女友寫信。當年,他就是用這種最傳統的通信方式給女友寫了第一封情書。
這年除夕,千里之外的女友收到了滿滿一背包的書信,信中除了記錄部隊生活的點滴,還有戰友們堅守大山的故事。
軍人的浪漫在文字間流淌。讀完信,女友給程家維打去電話:“你守護大山,我守護你。這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在備份指揮長王夢龍心中,太陽是紅色的點火按鈕。
高二那年,王夢龍通過電視觀看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的盛況。雄偉的發射車通過天安門廣場,各型號導彈整齊排列,戰略軍種的磅礴氣勢讓他深感震撼。
剛開始,王夢龍報名參軍,家里人并不同意。高考前的幾次模擬考試,他的成績名列前茅,考上大學不成問題。面對家人的不解,王夢龍有著自己的堅持:“我們這代人有了更多選擇,那是因為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他說,“這份和平,需要有人去守護。”
入伍后,王夢龍跟隨部隊去過西北大漠,走過林海雪原,見過許多此前從未未見的風景。最讓他難忘的還是第一次按下點火按鈕的經歷:熾熱的火焰噴涌而出,騰飛的導彈變成遠方的一個亮點,天空中只留下壯美的彈道……
“那個瞬間,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太陽。”王夢龍說。
大山深處,一個個帶著夢想與希望的“太陽”從官兵的心中升起。這群駐守在大山的火箭軍官兵不曾發覺,堅守的日子里,慢慢成長的自己已經變成了他人眼中的一縷陽光。
平 安
一份獻給祖國的禮物
夕陽把舊歲的最后一縷余暉灑向大山,零星散落山腳的幾戶農家早已掛起節日的彩燈。
山澗里,一抹墨綠色的身影格外顯眼,上士溫堅與幾名戰友手持儀器,行走在半山腰上。今天是除夕,溫堅要趕在天黑前完成這片區域的測繪。
“軍人只有兩種狀態,打仗和準備打仗。”這是溫堅寫在床頭格言板上的一句話。
除夕這天,許多戰友和溫堅一樣依然堅守在自己的戰位上——
測試陣地上,連長毛鑫正帶領號手進行最后的流程串講;值班室里,營部參謀田向榮攤開作戰地圖,研究戰備拉動的行軍路線;高級技師徐呂梁準時來到車庫巡查,他細致檢查著每一輛戰車的性能與儲油量,確保號令一響,戰車能夠隨時出征……
枕戈待旦,隨時待戰——這是火箭軍官兵節日期間的常態。
山腳下,鞭炮聲噼啪作響。炊事班里,班長劉露豐正忙碌著年夜飯。
入伍12年,過年只回過兩次家的劉露豐,希望用自己的手藝,讓戰友們品嘗到家鄉的味道。
“都說‘放假過大年,忙壞炊事班’。”在劉露豐看來,發射號手的戰位在陣地,炊事員的戰場就在灶臺。他說:“雖然沒能親眼看見導彈發射,但讓戰友們吃飽吃好,就是我最自豪的事。”
機房里,通信女兵葉思雨同往常一樣,手指在鍵盤上快速舞動,她的思緒隨著電波飄向遠方。
2019年,葉思雨經過層層選拔,成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女兵方隊的一員。邁步通過長安街,接受黨和人民檢閱,這位年輕的女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豪邁。
去年年底,她和戀愛多年的男友結婚。丈夫也是火箭軍的一名軍士。既是夫妻,更是戰友,兩人雙雙在各自戰位上迎接新年。
駐地相隔千里,但只要心里牽掛著彼此,路途就不再遙遠。
當電視機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進入尾聲,教導員吳遠航檢查完戰備庫房,打算給家人打個電話。妻子李曉玲在駐地的疾控中心工作。這兩年,抗疫一線擔子重,吳遠航又是單位主官,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
因為工作需要,李曉玲一天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戴著口罩。看著妻子臉頰上深深的印痕,吳遠航有些心疼。短暫的團聚中,他會為妻子做上一頓可口的飯菜。
與普通人相比,軍人的愛情沒有花前月下的甜蜜,更多的是默默無言的陪伴與相守。日子久了,每次出門互道“平安”成了兩人特有的相處方式。
春節前夕,吳遠航又要去山里值班。他給妻子發去信息,叮囑她一切小心。
穿上軍裝,披上白衣,他們就不再只是丈夫和妻子,而是保護家園的衛士。守衛萬家燈火,守護祖國平安,是夫妻倆共同的信念。
山外的煙花絢爛奪目,吳遠航拿起手電筒走出營門。不遠處的哨兵向他敬了個禮,簡短的回復里,有屬于軍人的平安——“報告教導員,一切正常。”
這個夜晚,大山深處的各個點位,一聲聲“一切正常”的口令飄向夜空。平安由我們守護,這就是軍人送給祖國最好的禮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