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0天,累計航程12000多海里,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完成赴湯加運送救災物資任務歸國——
萬里馳援書寫大愛無疆
上圖:五指山艦靠泊湛江某軍港碼頭。殷征攝
“靠碼頭部署!”3月21日上午10時許,我赴湯加執行運送救災物資任務的海軍五指山艦和查干湖艦依次靠泊湛江某軍港碼頭。南部戰區海軍在碼頭舉行隆重歡迎儀式。此次任務,官兵勠力同心、不負重托,實現了救災物資“零損失”、艦艇裝備“零故障”、疫情防控“零感染”,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萬家團圓日,編隊啟航時。
應湯加王國關于火山災害救援的請求,中國軍隊派遣海軍艦艇于1月31日從廣州出發,通過海路啟運第二批中國援助湯加物資。除夕出發,元宵節抵達,編隊將1400余噸包括移動板房、拖拉機、發電機、水泵、凈水器及應急食品、醫療防疫器材等物資順利移交湯方后返航,任務歷時50天,累計航程12000多海里。
“我們深知祖國人民的重托、湯加人民的期盼,只能先把小家放下。”接到任務時,官兵們紛紛表示,能以實際行動扶危濟困,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貢獻,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這些物資,大小不一、體積不同、重量不等,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裝載準時出航,考驗官兵們的應急能力。”五指山艦政委陳亞軍說,為提高空間利用率和裝載可靠性,他們與地方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多次推演裝載方案。物資裝載、防疫消毒、安全加固,官兵們緊張有序輪班作業。
為保證萬無一失,編隊采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對艦艇原有通道和通風管道進行改造,設立物理隔離區域;每天對官兵進行健康監測;定期組織全艦消殺、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確保人員和物資“零感染”。
遠距離連續高速航行,裝備會不會出故障?火山爆發的次生災害會不會接連發生?一系列挑戰擺在面前。航渡途中,為克服火山灰等不利影響,編隊持續關注航經海區氣象條件和火山浮石、火山灰分布情況,采取調整航線等一系列措施,確保艦艇航行安全。
主機是艦艇的“心臟”。面對長航時給動力裝備帶來的風險,主機兵朱韋逐件分析、逐項研究、逐類對比,積極探索復雜條件下裝備維護保養的最優方法,并建立全覆蓋、針對性強的巡查制度,為裝備正常運轉保駕護航。“假如火山再次爆發,港口無法停靠,可考慮用直升機、氣墊艇、沖鋒舟等將物資送抵碼頭……”編隊指揮所預想預判多種特情,做好處置預案。
戰風斗浪、晝夜兼程,只為早日把救災物資送到湯加。
為確保順利靠港,編隊與湯加有關方面密切聯絡,及時了解情況。正待一切就緒,一個突發情況打破了之前的靠港計劃。編隊原本申請了兩艘大馬力拖船協助靠泊,卻臨時接到通知,只有兩艘小馬力拖船保障。湯加皇后碼頭設有吊裝設備,但吃水較淺,編隊艦艇無法靠泊;武納碼頭吃水深度夠,但沒有吊裝設備,且碼頭長度短,這對靠泊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官兵精準操控,綜合利用車、舵以及側推配合,五指山艦順利靠上武納碼頭。
靠碼頭后,考慮到防疫要求,官兵不放舷梯、不經休整,立即展開“非接觸”卸載。
在艙口蓋下方劃設標示線,便于叉車精準高效轉運物資;設置穩定繩,防止吊裝過程中碰撞艙口蓋……為提高卸載效率,官兵們獻計獻策,紛紛提出“金點子”。沒有備用吊機,所有物資卸載只能靠艦載吊機完成,這對裝備穩定性提出了較高要求。湯加當地持續高溫也增加了卸載難度。正午時分,官兵們要穿著防護服在甲板溫度高達50多攝氏度的情況下連續作業。經過137個小時的連續奮戰,官兵們比預期提前4天完成卸載任務。隨后,編隊還給當地居民補給了淡水。
談及這次中國海軍萬里馳援,湯加首相索瓦萊尼表示:“中國提供的援助物資里,不僅有急需的食物和水,還有災后重建所需的物資,非常感謝來自中國的支持,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當湯加人民紛紛向我們豎起大拇指時,我感到所有的疲憊和汗水都值得。”吊裝組組長劉兆強說,“因為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同住一個地球村!”(薛成清、周演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