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現代戰爭這條“變色龍”
時代的風云變幻,呼喚軍事理論創新,激蕩軍事理論創造。20世紀上半葉,杜黑的“制空權”理論、富勒的“機械化戰爭”理論、圖哈切夫斯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等,都引領了軍事潮流,推進了軍隊變革,改變了戰爭面貌。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深刻調整,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現代戰爭這條“變色龍”更加變幻莫測,對創新軍事理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軍事理論現代化在“四個現代化”中居于首位,凸顯了軍事理論創新的先導作用和引領功能,反映出強軍制勝對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為什么說科學的軍事理論就是戰斗力?
西方軍事史上有一位奇才,身為瑞士人,卻成了法俄兩國皇帝的戰爭智囊;本是股票經紀人,卻著有西方軍事史上最權威的兵書之一《戰爭藝術概論》,他就是19世紀與克勞塞維茨齊名的安托萬·亨利·若米尼。《戰爭藝術概論》寫作長達53個春秋,深入研究總結法國大革命尤其是拿破侖戰爭的經驗,提出“全部戰爭的鎖鑰在于集中主要兵力,攻擊敵軍一翼或一點”“將帥和士氣是影響戰爭勝負最主要因素之一”等許多創新思想觀點。該書問世后,被歐美多國列為軍事教材。德國詩人海涅說過:“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鳴之前一樣。”科學的軍事理論,揭示戰爭規律、戰爭指導規律和軍隊建設規律,是正確指導戰爭的思想武器,對戰斗力諸要素產生深刻影響。誰在軍事理論創新上先人一步,誰就可能搶占制勝先機、贏得戰略主動。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這是1930年12月,紅軍在江西小布召開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時,毛澤東同志親自書寫、張貼在大會主席臺兩邊的一副對聯,集中反映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思想和紅軍戰略戰術,是贏得反“圍剿”斗爭勝利的根本指引。從紅軍時期的“十六字訣”,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持久戰”,從解放戰爭時期的“十大軍事原則”,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零敲牛皮糖”,再到新中國成立后軍事戰略方針的不斷調整,人民軍隊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實踐中探索規律,理論創新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始終堅持先進軍事理論的指導,這是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關鍵所在。
當前,世界新軍事革命迅猛發展,我軍強軍實踐深入推進,對軍事理論創新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我軍建設發展面臨著大量新情況新問題,亟需從理論上作出回答。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創新,加快形成具有時代性、引領性、獨特性的軍事理論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為打贏明天的戰爭提供科學理論支撐。
為什么要扭住戰爭和作戰問題推進軍事理論創新?
抗美援朝戰爭既是“鋼”與“氣”的較量,又是思想與智慧的對決。入朝初期,志愿軍采取大范圍穿插、迂回、分割、包抄的戰略戰術,大規模殲滅冒進之敵,取得了很大戰果。1950年12月,李奇微接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后,對志愿軍戰略戰術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志愿軍后勤補給跟不上、只能維持“禮拜攻勢”的短板,制定了“磁性戰術”,通過作戰初期保持若即若離節奏來消耗志愿軍糧食彈藥,一周后再發起全面反擊。這一戰術實施后,一度給志愿軍造成被動。為破解“磁性戰術”,毛澤東同志研究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戰法,即以打小殲滅戰為主,積小勝為大勝。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對敵60個目標進行了77次進攻,共殲敵2.7萬余人,成為貫徹“零敲牛皮糖”、打小殲滅戰指導方針最為典型的作戰。可見,軍事理論根植于戰爭實踐的沃土,接受著戰爭實踐的檢驗。只有回答和解決好戰爭之問,軍事理論才能實現重大創新,帶來軍事實踐的重大突破。
1991年年初爆發的海灣戰爭,成為機械化戰爭邁向信息化戰爭的轉折點,引發了世界性軍事變革浪潮。中央軍委對此高度關注,召開座談會進行研討,著眼國際形勢的變化,研究未來戰爭的打法。1993年1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在戰略指導上實行重大調整,提出把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賦予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以新的內容。之后,中央軍委根據國家安全形勢發展變化和新軍事革命的深入發展,與時俱進創新軍事戰略指導,適時調整軍事戰略方針,對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準備的指導作用日益顯現。“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軍事斗爭的焦點在哪里,軍事戰略指導的重心就在哪里,軍事理論創新的靶標也就在哪里。推進軍事理論創新,必須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和軍事發展潮流,前瞻應對國家安全風險和戰爭威脅,以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引領軍事力量更好發揮戰略功能。
軍事科學是戰爭的科學,軍事理論是對抗的理論。搞軍事理論創新,不能埋頭書齋、閉門造車,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打通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閉環回路,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要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加強核心作戰概念開發,創新作戰方式和軍事力量運用方式;不能一知半解、以偏概全,要把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搞清楚,把打什么仗、怎么打仗搞明白,始終瞄準主要威脅、戰略對手和主要作戰對象,加強高端戰爭研究,加快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符合現代戰爭規律的先進作戰理論體系。
新時代為什么要創新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一曲膾炙人口的《地道戰》,唱出了當年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團結抗日的智慧與創造。河北省正定縣曲陽橋鄉高平村的地道戰,以歷時長、戰斗多、規模大、設施全著稱,有“地上一個高平村,地下一個高平村”之說。1942年,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組織民兵大挖地道,歷時1年,動土10萬余方,形成了全長數十里、干線支線與各家相通的地道連環,每個地道口均有民兵把守,能打能防、能攻能守。地道挖成后,高平村軍民粉碎了日偽軍5次大圍剿,斃傷敵人2240多名。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敵后根據地軍民廣泛開展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游擊戰的戰術戰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歷史告訴我們,人民戰爭蘊含著無比強大、不可戰勝的力量。今天,盡管時代背景和戰爭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戰爭的物質基礎由人民群眾生產提供,兵員由人民群眾補充,戰斗力的發揮有賴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民心向背從根本上決定戰爭勝負,這些都沒有變。所以說,不論形勢如何發展,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永遠不能丟。
信息化戰爭為實行人民戰爭提供了廣闊舞臺。信息化戰爭具有平戰一體、前后方一體、軍民一體的顯著特點。平戰一體,有利于平時厚植戰爭潛力,把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轉化為應對危機和戰爭的戰略能力;前后方一體,戰場空間多維拓展,為人民群眾參戰、開展多種形式斗爭提供更廣空間;軍民一體,可以最廣泛地組織和發動人民群眾,充分運用蘊藏在民眾中的各方面力量特別是專業技術力量,為戰爭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帶領全黨全國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2022年3月以來,經過全國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戰,我們經受住了武漢保衛戰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控考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吉林,共有9個省份的醫務和防疫人員2500人馳援,軍隊衛勤力量派出480名醫療隊員、累計收治患者3300余人。在上海,22個省份3萬余名醫務人員和重癥專家、軍隊醫療隊5000余人前來支援,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們廢寢忘食,創下爭分奪秒的“方艙速度”。抗疫斗爭中,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充分彰顯了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磅礴力量,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發揮人民戰爭偉力、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信心決心。應對信息化戰爭,我們最大的優勢還是人民戰爭,敵人最害怕的也是我們進行人民戰爭。要深刻把握人民戰爭的新特點新要求,創新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創新內容和方式方法,使人民戰爭這一制勝法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煥發出強大威力。
(執筆:曹二剛、張 立、劉 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