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暗藏“擴軍”野心
11月21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型的2艘摩耶級“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在夏威夷附近海域進行了反導攔截試驗。日本共同社報道稱,這標志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8艘“宙斯盾”艦全部具備反導能力。緊接著,日本政府又于11月30日宣布,將在2027財年前向美國購買最多約500枚“戰斧”巡航導彈,配置在海上自衛隊的戰艦和潛艇上。
上述異動,不僅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擴軍”的最新動作,更彰顯了日本右翼勢力突破戰后體制謀求軍事擴張的野心,必將引起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突破約束發展進攻力量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總兵力約4.4萬人,但其艦艇總噸位卻排名世界第四,而且其利用美國的縱容,圖謀彌補“短板”,全面提升進攻能力。
長期以來,受和平憲法約束,日本自衛隊只能發展防御性力量,海上自衛隊著重發展反潛和掃雷能力,裝備的導彈射程被限制在200公里以內。這種“畸形發展”固然是出于日本對二戰戰敗的反思,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一度有意將日本海上自衛隊打造成自己在西太平洋的“反潛掃雷大隊”。日本海上自衛隊建成了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體”的立體反潛體系,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掃雷經驗。
近年來,美國出于自身地緣戰略的需要,對日本軍力發展不斷“松綁”。日本海上自衛隊利用美國推進戰區導彈防御系統之機,打著為美分憂的旗號,借機提升自身防空反導能力。目前,日本的8艘“宙斯盾”艦全部安裝垂直發射系統,形成了4層對空防御圈。海上自衛隊4個護衛隊群專門配屬了強化防空能力的秋月級或朝日級驅逐艦,意在使“宙斯盾”艦集中精力于區域防空指揮和反導。
不僅如此,在美國縱容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還不斷突破相關限制,伺機提升兩棲、制空與反艦能力。從出云級航母的改裝和多用途化,到美制F-35B戰機及配套裝備的引進和上艦,直至如今試圖引進大批射程遠超10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其發展進攻能力的步伐不斷加速,也引發地區國家的警惕和擔憂。
調整編成提升反應能力
隨著日向、出云兩級直升機航母的下水,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指揮體制和兵力編成上作出了較大調整,將主力編為自衛艦隊和“地方配備部隊”。
自衛艦隊相當于舊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水面主戰艦艇、潛艇和航空兵均編入其內。其中,水面主戰艦艇編為“護衛艦隊”,下轄4個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下轄2個護衛隊。一般情況下,其中一個護衛隊轄1艘直升機航母、1艘防空驅逐艦和2艘通用驅逐艦,稱“直升機驅逐艦隊”,主司反潛;另一支則轄1艘防空驅逐艦和3艘通用驅逐艦,稱“防空驅逐艦隊”,主要負責海基反導和防空。需要說明的是,從2005年起,各護衛隊群不再擔負作戰指揮職責,轉為只負責管理、訓練和后勤保障的行政單位,而下屬的2支護衛隊則分散配置,不再集中一地。
與此同時,原先專職防守近海區域的5個地方隊,則轉型成為專門負責一個戰略方向的作戰指揮機構。這也意味著,海上自衛隊的兵力運用不再局限于同一行政單位內,能在發生“突發事件”時部署1到2支“8艦編隊”。這對海上自衛隊指揮運籌、協同作戰、訓練水準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高了其插手干預周邊熱點事件的靈活度。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日本自衛隊加速融入美軍作戰體系,強調日美一體化運用,在指揮體制上也在向美軍學習。目前,日本防衛省已決定正式設立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的“統合司令官”,屆時其對海上自衛隊的指揮可能將更加順暢。
野心勃勃惡化安全局勢
然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野心遠不止于此。日本方面已確認,下一發展階段將新建2艘噸位更大、威力更強的大型反導攔截艦,其將能夠發射從美國購入的“戰斧”導彈。日本還在研發國產的“防區外導彈”,預計射程更遠,未來將取代美制“戰斧”。此外,美英澳決定開展核潛艇合作后,日本國內也有聲音主張像澳大利亞那樣引進核潛艇。
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越軌逾矩”,與美國的縱容甚至慫恿直接相關。美國為推行“大國競爭”和“印太戰略”,需要日本為其充當“馬前卒”,這就為日本發展軍力大開方便之門。日本政府計劃在今年年內完成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的修訂,許多方面都與美國進行了溝通對接,其中包括發展“可打擊他國軍事基地及指揮機構”的進攻性軍事能力、在5年內將防衛預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大幅度上調至2%等?梢灶A見,外向性和攻擊性明顯的海上自衛隊,有望分到較高的經費份額。
日本強化武裝力量、掙脫戰后體制、走向軍事大國的種種動作,折射出日本右翼政治勢力延續多年的圖謀,不僅毒化了國際關系,惡化了地區乃至國際安全局勢,更引發東亞地區各國乃至美國國內一些有識之士對日本當局妄圖“復辟軍國主義”的強烈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艘由出云級直升機航母改裝的航母,使用的艦名“加賀”,正是沿襲自珍珠港事件中舊日本海軍一艘主力航母,而后者同樣是一艘從戰列艦改裝而來的“變身航母”。驚人相似的歷史,提醒人們應時刻保持警醒,反思其中的教訓。尤其是美國,更應避免“養癰遺患”,警惕日本發展武裝力量可能帶來的“反噬”效應。(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