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
今年9月,是“全民國防教育月”;9月16日,是我國第23個全民國防教育日。近日,習主席給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新考取軍校的20名同學回信,肯定他們把從軍報國作為人生追求的光榮行為,勉勵他們努力成長為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貢獻力量。這所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的中學,十分重視國防教育,積極引導莘莘學子從軍報國。“播下種子,靜待花開。”今年該校有100多名學生報考軍校,其中20名分別被9所軍校錄取。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是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戰略問題。習主席指出:“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有力推動了全民國防教育改革發展和普及深入,有效增強了全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崇軍尚武的思想觀念、強國強軍的責任擔當。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缺失國民意識、缺少家國情懷、缺乏國防觀念,即使疆域再大、人口再多、物產再豐富,也不過是一盤散沙,很難形成眾志成城的力量。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當海戰前線告急時,官府貼出“助官抗日,可免三年錢糧”的告示,但普通百姓置身事外,鮮有人回應。梁啟超曾痛切地指出:“是故吾國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國家為何物。”相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盡管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大,但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廣大青年踴躍參軍,先后有2000萬余人報名應征;各界人士積極組織捐款,折合款項可購買3710架飛機。正是這種眾志成城、無堅不摧的精神,讓我軍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
今年,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公益節目2023年《開學第一課》,專門把神舟十六號乘組、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飛行員請上了講臺,無疑就是在為一個民族的未來“強心”。國防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必修課,是往靈魂里熔鑄精神、往思想里灌注價值、往腦海里輸送責任。我們的校園里應放一張“國防課桌”,讓學生經常聽聽居安思危的“上課鈴聲”。
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家,但并非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爭的時代。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大國博弈加劇,反分裂斗爭形勢嚴峻復雜,周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更加凸顯,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戰爭可能千日不打,國防觀念不可一日松懈。我們應發揮好各類國防教育陣地的作用,創新方法形式,豐富手段載體,不斷增強國防教育的覆蓋面、時代性、感召力。(傅凌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