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舉行年度收官演練
9月15日,參加“東方之盾23”演習的美陸軍第38防空炮兵旅官兵進行“愛國者”導彈裝填訓練。
9月13日至25日,美國陸軍和日本陸上自衛隊在日本多個訓練場舉行代號為“東方之盾23”的聯合軍演。演習以島嶼防御和奪控為背景,實施了跨區機動部署和作戰、跨域協同和分層分區防空等多個場景的演練。報道稱,作為年度收官演練,雙方從指揮控制到作戰行為直至戰役戰術效果,都刻意突出一體化行動理念,并放大演習影響,充斥陣營化、集團化冷戰思維。
著重演練離島奪控
本月底,美國2023財年即將結束,因此,外媒也將此次軍演稱為美日年度收官演練。
演習總指揮官為日本陸上自衛隊北部方面隊司令末吉洋明,副指揮官為駐日美陸軍司令沃馬克。日方參演實力為北部方面隊司令部、陸上自衛隊第5旅和第1炮兵團、第1電子戰分隊等。美方出動第1多域特遣部隊、第20步兵團第5營、第181野戰炮兵團第1營、第38防空炮兵旅和第10支援大隊。外媒分析,此次演習日方指揮官級別高于美方,體現了美有意推動日本承擔更多地區防務責任。從兵力投入看,雙方強調“共同進退”,但日方更多承擔主攻任務,美方突出策應支援和防空反導等關鍵能力的展示運用。
演習共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所謂“灰色事態”階段,持續約3天,假想某離島周邊出現不平穩跡象,日本陸上自衛隊通過機降和海運方式部署至最近營地。其間,日本北部方面軍部隊分別在東千歲基地、上富良野演習場、靜內對空射擊場等地展開訓練。美陸軍第1多域特遣部隊調整戰備狀態,做好處置突發情況的準備。
第二階段為美日聯合奪島和防御作戰階段,歷時1周。日本陸上自衛隊演練跨區機動部署,借助岸艦導彈、火炮和電子攻擊武器開展封鎖作戰。美軍出動登陸艇向事發地域輸送美日聯合部隊,期間演練了“海馬斯”機動火箭炮摧毀“假想敵”海上運兵船和岸基軍火庫等內容。
第三階段為所謂穩局階段,主要開展防空反導作戰和輿論法理斗爭。該階段核心課目由美軍主導完成,這從側面顯示出,隨著戰場進程的轉換,美與盟友關系開始由盟軍打頭陣逐漸調整為“美主盟從”。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演習主要在奄美群島展開,與此前依托該地域的日本陸上自衛隊和駐沖繩美軍不同,此次參演兵力均是跨地區部署而來。有分析認為,調派防區外部隊參加戰役級演訓,一方面凸顯了美日對該地區安全局勢的重視,另一方面期望通過輪換部隊提升戰備狀態。
聚焦多域跨域融合
日本媒體稱,此次演習,美日聯合部隊實現了由傳統陸戰聯合向跨域協同的轉型。這與兩國陸上部隊提出的多域、跨域作戰理念相一致。
日本陸上自衛隊第5旅參演人員在空降部隊支援下,開展了反坦克、空中突擊等訓練。兩國聯合部隊還首次在美軍小型運輸艇輸送下,完成離島防衛前的機動部署和隱蔽滲透。第2次參加該系列演習的美陸軍第1特遣部隊分別出動情報信息、網絡和電子戰分遣隊,協同日本完成奪島和穩局工作。演習中,日本陸上自衛隊系統通信群和電子戰分隊,與美軍協同開展通信和電磁干擾、防空警戒和網絡滲透,演練了信火一體、網電一體和支援陸上火力打擊等課目。
此外,據美媒披露,美日聯合部隊在開展跨域協同的同時,還參考了美海軍“分布式作戰”和美海軍陸戰隊“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概念,即各作戰力量采取多向部署、火力聚焦的作戰樣式。比如,“海馬斯”機動火箭炮由C-130運輸機運至奄美大島部署,“愛國者”防空系統則部署在福岡縣福岡兵營,第10支援大隊以沖繩為主要部署地,電子戰和網絡空間作戰力量則分布在沖繩、東千歲基地和瀨戶內分駐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習第二階段新聞發布會上,日方指揮官表示,美日聯合部隊的跨域協同并非想象那般順利,比如,電子戰和網絡戰的任務分配和指標定義存在很大爭議。另外,此次演習也對日本當地居民生活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引發當地居民連續多日抗議。
推動軍事一體化
此次演習是美日“東方之盾”系列演習的第38屆,雙方在演習中表現出的協同意愿和戰術互操作水準,表明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利用各種場合推動軍事一體化。
除延續以往各自使用獨立指揮系統的慣例外,美日還在演習導演部組建“影子”指揮班組,由雙方指揮官和參謀人員組成。按計劃,美將在2024財年升格駐日美軍司令部,以確保在未來1至3年完成雙方聯合指揮機構的組建。該“影子”班組將借助計算機模擬系統復盤演習過程,一定程度上是對兩國部隊指揮控制層面一體化的預演預熱。
另外,美日聯合部隊的協同已延伸至戰術層級。以防空反導訓練為例,演習中,雙方詳細區分各自防御范圍和目標,統一防御目標排序、攔截彈使用規程。比如,對巡航導彈和無人機采取高炮─地空導彈的武器使用順序,并明確雙方“愛國者”導彈部隊優先使用“愛國者-2”制導增強型導彈實施攻擊,原則上使用1枚(應對彈道導彈可使用2枚),使用“愛國者-3ME”導彈須經上級審批。(石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