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綠守護“黃河首曲”
——甘肅省瑪曲縣軍地合力開展黃河生態環境保護記事
甘肅省甘南軍分區生態巡護隊隊員正在執行草場巡護任務。索南草 攝
孟夏時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廣袤的草原逐漸泛綠,在歐拉鎮武裝部部長加草帶領下,民兵生態巡護隊沿著黃河岸邊認真查看阻沙林帶壞苗缺苗情況。
源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的黃河,流經瑪曲縣境時,形成九曲黃河第一個大拐彎,被稱為“黃河首曲”。瑪曲是甘肅唯一的純牧業縣,草原面積占到全縣面積的90%。這里為黃河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涵養區,素有“黃河發源于青海,成河于瑪曲”的說法。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昔日豐茂的瑪曲草原一度出現草場退化、沙土肆虐等生態問題,導致給黃河的補水量逐年下降。
“從我上小學起,草場就出現沙化,阿爸放牧回來經常唉聲嘆氣。”聊起以前的情景,歐拉鎮36歲的牧民仁青感慨不已。在他的記憶里,以前草原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沙丘,稀疏的植物根莖裸露,瀕臨枯死。
2021年,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十四五”首批十個中國“山水工程”項目。甘南軍分區以此為契機,出臺《民兵參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辦法》,充分發揮民兵紀律觀念強、社情民情熟的優勢,采取“民兵+生態巡護員”模式,在瑪曲縣黃河沿岸成立了民兵生態巡護隊,劃段分區、責任到人,積極協助地方政府做好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
“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牧民尕藏加布是一名入隊近11年的老民兵,加入生態巡護隊以來,無論是朋友聚會,還是走親訪友,環境保護是他必聊的話題。
“我家原來有400頭牛、200多只羊,現在賣了一半多,雖然影響了收入,但家鄉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個人有點損失不算啥!”牧民次仁拉毛是尕藏加布的初中同學,在他的影響下,次仁拉毛不但減少養殖牲畜數量,還利用自己豐富的牧業經驗,為草場沙化治理和阻沙林帶建設封育管護出謀劃策。
瑪曲縣地處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氣候寒冷、植物生長期短等原因,可借鑒的沙化治理技術經驗比較少,沙化治理難度非常大。經過多年的試驗、示范和總結,瑪曲縣軍地共同探索實施適合當地的“整地+植灌+草方格+施肥+土質改良+人工種草+圍欄”沙丘治理模式,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那片樹林就是我們軍分區的植樹責任區,足有200多畝。2022年,為了完成植樹造林目標,軍分區組織1000多名官兵和民兵進行植樹大會戰。”加草指著距離黃河幾百米的一個種滿小樹苗的山坡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大家想了不少辦法,改良土壤避免苗木“水土不服”,為樹苗穿上“衣服”抵御寒冷,給樹苗“打點滴”預防病蟲害,民兵們對樹苗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
在無數人的辛勤努力下,瑪曲縣累計治理沙化土地37.19萬畝,治理“黑土灘”型退化草地122.52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達到98.4%,優良牧草比例大幅提升,瑪曲草原出現了“沙退綠進”的可喜變化。
“近年來,來瑪曲草原旅游的人多了,隨之出現了一些游客駕車碾壓草場、野外露營亂丟垃圾等現象,對草原生態造成了破壞。”西科河林場護林員、民兵排排長蘿卜藏克在巡查時,發現幾名游客駕駛一輛越野車進入草場,當即對他們破壞草場的行為進行了制止。
近年來,甘南軍分區按照“重點區域全時防護,一般區域定期巡查”的原則,在旅游旺季安排生態巡護隊加強巡邏巡查,確保草原沙化治理和生態修復成果不被破壞。
瑪曲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說,隨著生態持續向好,瑪曲草原上的野生動物種群逐年增加,以前只在高山放牧時才能看到的藏原羚和巖羊,現在頻繁出現在人們視野。截至目前,瑪曲縣木西合鄉境內的藏原羚和巖羊種群數量已達5000只。每年10月份,飛抵瑪曲河曲馬場、曼日瑪鎮郎曲喬克濕地棲息的候鳥多達3萬只,大量的黑鸛、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珍稀飛禽以此處作為南遷的出發地。
“作為一名民兵,我們有責任守護好這里的一草一木,讓祖國的母親河更加清澈、美麗。”站在瑪曲黃河大橋上望著緩緩東流的一河清水,木西合鄉西合強村黨支部書記、生態巡護隊隊員克智布刀吉說,能為黃河生態保護出一點力,心里很自豪。(許明強 賈保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