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人妻在线,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国内精品久久精品,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

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防暈船戰斗體能訓練課目正式納入新版《軍事體育訓練大綱(試行)》

創新方法 提升質效

2024年06月19日08:40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海軍某部官兵進行防暈船訓練。包瀛春 攝

暈船,是暈動癥的一種,是由于艦船運動引起人體平衡感覺沖突導致的一系列生理性反應,其他還有暈機、暈車、航天暈動癥等。

暈船,也是制約海上戰斗力生成的一個世界性難題。早在古希臘時期,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就記載了詩人荷馬在暴風雨中經歷暈船后嘔吐的場景。可見,暈船的影響由來已久。

我軍官兵同樣經受暈動癥的考驗。在海訓期間,部隊使用的載具類型多樣——航渡期間乘坐登陸艦艇,泛水階段乘坐兩棲戰車和沖鋒舟等。再加上在不同海況條件下,多類型載具海上運動特征復雜,以及不同于陸地的艙室環境,一旦遇到風浪,官兵的整體暈船率高達60%~80%。

暈船后,劇烈的嘔吐、頭暈等會導致官兵的體能和裝備操作能力下降。有些平時在陸地上體能和戰術素質很高的官兵,一到船上就“沒了脾氣”,有時還需要其他戰友照顧,技戰術水平在海上無法充分發揮,嚴重影響海上作業效能。然而,基層部隊使用的浪木、滾輪等訓練方法的效果不理想,官兵暈船率沒有得到有效降低。“一言不發、兩眼發直、三餐不進、四肢無力、五臟六腑、七上八下、久臥不起、十分難受”,官兵甚至把暈船的感受編成了順口溜,表達他們暈船時的感受。

面對困擾部隊多年的防暈船訓練難題,海軍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蔡懿靈教授帶領的防暈船訓練研究課題組提出“醫工結合、醫訓結合”的研究理念。從智能化建模,到人群仿真試驗,課題組一步一個腳印,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訓練系統研制和一線部隊試訓檢驗,為部隊防暈船訓練提供了新的方案。

暈動癥是一種生物現象,針對敏感性開展精準分類訓練是解決暈船問題的根本途徑。然而,人群的暈船敏感性差異較大,且受到環境溫濕度、艙室異味、人員心理狀態、體能狀況等十余種因素的影響。

該研究團隊決定從人群暈動癥歷史、遺傳史、敏感性特征、作業能力影響維度4個方面入手,構設160余個變量參數,赴海軍某部進行了大規模人群調查。

通過人工智能數據建模分析后發現,艦船運動模式、家族遺傳、高溫高濕、出生地域、心理狀態等是官兵發生暈動癥的主要決定因素。同時,該研究團隊堅持嚴謹的醫學生物學“數據可重復性”的標準,再一次采集了陸軍某旅的數據資料,成功完成了模型的重復性驗證。通過該模型可以精準區分個人的暈船敏感程度,為精準分類施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于人體生物性差異,研究團隊打破外軍的訓練模型和參數,開展涌浪全頻譜暈動加速度敏感性試驗,找到我軍官兵暈船特征性生理反應核心參數,并結合不同載具和海況條件,建立了3種基于個體敏感性的仿真防暈船訓練方法。

垂蕩運動訓練法。主要用于重度暈船敏感者,利用垂蕩仿真模擬訓練器實施。受訓者坐于模擬器訓練艙內,由模擬訓練器輸出正弦垂蕩變加速運動,驅動訓練艙持續模擬艦艇垂蕩運動。

該訓法的特點是海浪模擬仿真度高,并可根據艦艇類型調整加速度參數,以獲得最佳訓練效果,主要用于出海前的強化訓練。

擺動仰姿訓練法。主要用于中重度暈船敏感者,利用改良型浪木實施。受訓者仰躺、雙腿盤于浪木板上,浪木來回擺動角度為60°左右。

該訓法的特點是可以產生類似站立位的垂蕩運動感受,同時,也可改裝部隊配發的制式浪木,方便普及。該方法主要用于平時常規訓練和鞏固訓練。

虛擬視覺-平衡訓練法。主要用于輕度暈船敏感者,利用VR虛擬視覺涌浪訓練系統來實施訓練。受訓者佩戴虛擬視覺VR眼鏡,通過虛擬視景模擬海上涌浪,接受視覺垂蕩運動刺激。同時,受訓者站立于360°平衡墊上,盡力維持身體穩定性。

該訓法的特點是增強受訓者的肢體協調性和平衡能力,以對抗艦船運動引起的感覺失衡。官兵對該訓法的接受度較高,主要用于平時常規訓練和鞏固訓練。

在新訓法的基礎上,團隊制訂了常規訓練、強化訓練和鞏固訓練等系列防暈船訓練方案及考核標準,并在海軍某部開展了試訓及海上實航檢驗。

受訓單位選擇了體能素質過硬的某標兵營官兵來配合試訓。該營一名服役多年的老兵多次在軍事比武中取得佳績,完成嚴酷的野外生存“魔鬼周”訓練也不在話下。但是,他每次出海都會暈船,服用抗暈船藥物也效果不明顯。久而久之,他在每次出海前都會產生恐懼心理,到了海上只能減少活動,力爭將暈船的影響減到最小。這次參加試訓,他心里也是顧慮重重,對通過防暈船訓練治好他的“頑疾”信心不足。

訓練初期,由于極度敏感,在垂蕩運動訓練后不久,他就出現了惡心、嘔吐反應。第一次訓練結束后,他更是雙腿發軟,走路都需要戰友攙扶,十分狼狽。

為了幫助他克服心理恐懼,研究團隊工作人員在隨后的訓練過程中,為他量身定制了腹式呼吸和閉眼肌肉放松等訓練課目。經過幾天的努力后,該戰士在訓練中的不適感明顯減輕,成功克服了劇烈暈船反應,順利完成了訓練任務。在隨后的海上航行檢驗中,他也順利過關。

實航檢驗當天,海訓場附近海域4級海況,2艘試驗艇滿載130多名受訓人員,進行了連續8小時海上航行……在項目驗收會上,研究團隊匯報了實訓成果:新方案訓練周期僅需8天,只有極個別受訓者出現了輕度的暈船反應,總體有效率達到約95%。

“以往我們乘船出海,很多戰士都要吃抗暈藥物,吃完藥后頭暈腦脹、昏昏欲睡,對戰斗力的影響很大。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后,不吃抗暈藥也沒有暈船反應,這是我服役這么多年來頭一回。”受訓單位的一名老兵頗為感慨地說。

辛勤的付出,必將換來豐碩的成果。采用垂蕩式仿真訓練技術,強化訓練周期由28天縮短至8天,大部分參訓官兵5天內習服,訓練有效率高達95%。參訓的某旅副參謀長在驗收會上說:“這次配合海軍軍醫大學科研團隊完成試訓任務非常成功,部隊的訓練效果非常顯著,對官兵海上適應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

2024年2月,防暈船戰斗體能訓練課目正式納入新版《軍事體育訓練大綱(試行)》;同時,該科研團隊研制的虛擬仿真防暈船習服訓練系統,獲得了國家工信部第二屆全國仿真創新應用大賽全國一等獎。

“展望未來,我們將利用基于生理響應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用于訓練時的暈動癥預判和習服評估,實現智能化施訓。同時,開發新型抗暈藥物,用于訓練耐受不良和極敏感人員,進一步提升部隊的海上抗暈船能力。我們也期望將基于人種特征的模型研究思維,拓展應用于熱習服訓練等領域,為提升部隊官兵在極端戰場環境中的適應能力提供更多的訓練方案。”該科研團隊負責人蔡懿靈表示。

防暈船訓練方法研究的經驗也表明,研究符合國人特點的醫學模型和生理機制,與部隊聯合開展科研攻關,有針對性地開發實戰化訓練技術和裝備,是提升特殊環境下部隊作業能力、減少非戰斗減員的關鍵。這也是軍事醫學成果“面向部隊、面向戰場”,實現有效轉化的必由之路。(李偉 汪天玄)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