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集團軍某旅政治指導員比武考核3名參考人員的感悟
知兵愛兵,才能帶好兵
——聆聽第78集團軍某旅政治指導員比武考核3名參考人員的感悟
近日,第78集團軍某旅組織政治指導員比武考核,區分理論考核、課堂授課、情況處置等7個課目組織實施,全面檢驗政治指導員崗位工作成效,錘煉個人綜合能力。
比武考核雖然已落幕,但同場競技碰撞出的火花帶給參考人員的思考仍在繼續。這里,分享3名政治指導員的參考感悟,請讀者與我們一起傾聽他們對于崗位職責的新認識,對未來工作的新展望。
近日,第78集團軍某旅組織政治指導員比武考核。圖為比武考核現場
參考人員參加理論考核。
參考人員進行課堂授課,評委現場打分。
品咂教育課的“味道”
第七十八集團軍某旅政治指導員 孟慶豐
比武考核的課堂授課環節,我抽到“如何引導官兵以連為家”的主題。我設想了幾個典型事例,精心設計課件內容,授課過程十分順利。然而,當我自信滿滿等待成績時,評委的一句話給我潑了冷水:“講得不錯,道理也說得很清楚,可就像做菜,一道菜如果沒味道,即使色香俱佳,也算不上一道好菜……”
我擔任政治指導員以來,大大小小的教育課也上了不少次,怎么會“沒味道”呢?回到連隊,我在一堂教育課上把“以連為家”主題的教育課原原本本上了一遍,邀請連隊官兵“把脈會診”。
一名戰士告訴我:“指導員,您講的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不過我們身邊沒有這些現象,所以感觸不深。”我這才意識到,授課內容里的事例源于自己的“構設”,沒有深入調研,所以無法達到精準、解渴的教育效果。
那么,以往的哪堂課又讓連隊官兵印象深刻?大家不約而同提及那堂戰斗精神教育課。那時,我剛上任不久。為了燃旺“第一把火”,我走進班排收集了解官兵教育需求。作為一個有著厚重歷史的英雄連隊,不少戰士表示希望了解更多連隊榮譽室里獎牌、錦旗背后的英雄故事。我想到了連隊老指導員鞠萬昌。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他曾帶領連隊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連的輝煌戰績。
我邀請鞠萬昌為官兵視頻授課。授課當天,已近期頤之年的老指導員拿出軍功章,指著頭上的彈痕,聲情并茂地回憶當年的戰斗場景。官兵們仿佛身臨其境,在重溫前輩們用血與火鑄就的光榮戰史中,燃起追隨前輩足跡、不負前輩榮光的斗志。
細細品味,我終于明白那堂教育課“沒味道”的原因: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建“空中樓閣”,要摸清官兵“口味”才能確保教育“對味”。教育是一團火的傳遞,要以真理真實真情去說服人、感染人、打動人,才能與官兵思想同頻共振,使教育真正觸動靈魂、入腦走心。
壘實信任感的“根基”
第78集團軍某旅政治指導員 林立岳
“知兵帶兵,要能做到一日三餐眼看到、饑寒冷暖手摸到、困難困惑嘴問到,讓戰士切實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懷。”在比武考核中的情況處置環節,評委的點評,讓我不禁想起前段時間遇到的一件事。
“指導員,我來向您承認錯誤。”那一天,連隊已經熄燈就寢,戰士小張一臉愧疚地敲開我的房門。原來,他因為任務需要審批使用手機,任務結束后卻躲起來打視頻電話,被保衛科發現。
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對小張提出嚴厲批評,又感覺此事可能另有隱情,因為小張的日常表現一貫不錯,那通視頻電話也是打給家人的。
“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難了?”在我的追問下,小張吐露了實情。原來,他的母親出了車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他的父親既要照顧住院的母親,又要奔走處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非常辛苦。考慮到連隊正在籌劃某戰斗課目的演示任務,自己又是骨干,小張便沒有提出休假申請。
我一邊安撫小張的情緒,安排他立刻申請事假回家探親,一邊將相關情況上報旅保衛部門,為小張申請必要的法律援助,幫他和家人解決了問題。
“為什么戰士遇到這樣的困難,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向我匯報?”事后,我不禁反思,不要怪連隊官兵對我缺乏信任,只怪自己的工作方法沒有給他們帶去信任感。平時戰士們犯了錯,我總是給予嚴厲批評,只想著當管理上的“家長”,卻沒有盡心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兄長”,不去了解錯誤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情不通則理難順,思想疙瘩沒解開,管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管理方法千萬條,真心關愛“第一條”。作為帶兵人,既要依規嚴格管理,又要帶著責任、帶著真情關愛戰士。而知兵則是帶兵的前提,對兵知之深、知之真,帶兵才能有基準、有方向,才能清楚知道什么時候該嚴管,什么時候需厚愛,如此才能讓官兵心情愉快地接受管理、服從規定,連隊的凝聚力戰斗力才能不斷增強。
找到開心門的“鑰匙”
第78集團軍某旅政治指導員 馬 明
“如何引導官兵密切內部關系?”比武考核現場,看著自己抽中的課堂授課主題,我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
說心里話,這個主題我覺得自己還是有些發言權的。我所在連隊自組建以來,便把“鐵血相融”的官兵關系作為“傳家寶”,有力促進了連隊全面建設。不過,伴隨越來越多的00后官兵進入軍營,對連隊繼續做好密切官兵關系、兵兵關系的相關工作,也帶來許多新情況、新挑戰。
去年,我剛到連隊任職時,班長張富輝幾次找到我,提及班里戰士王珞的情況。原來,王珞分到張富輝所在班之后,一直沉默寡言,訓練成績也跟不上,讓年年都帶領全班爭先創優的張富輝著急上火。
“訓練搞不好,問原因還不說清楚,這可怎么辦?”看著張富輝一臉著急的模樣,我沒有急于下結論,讓他再觀察觀察,隨后找來王珞了解情況。
這個00后小伙子,和張富輝描述得一樣,走進我的辦公室后就有點手足無措,沒說幾句話便憋紅了臉。我先與他聊起家常,慢慢打開他的心扉,逐漸了解到他日常表現背后的緣由:來到先進班后壓力大,班長還經常批評他,導致他信心缺失,產生逃避心理。
我一方面耐心勸慰王珞,希望他理解班長渴望他成才的良苦用心,一方面提醒張富輝,新生代戰士自尊心強、內心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重視,所以不要操之過急,要在點滴關愛中增強他們的歸屬感、榮譽感,激發練兵動力。
不僅如此,我還找機會撮合他倆“和解”。一次冬季野營拉練中,我將兩人安排在同一個小組。一次行軍中,發現王珞的棉手套不慎丟失,張富輝硬是把自己的棉手套給他戴上,自己光著手走完20公里。拉練結束,王珞為張富輝端來熱水,看著張富輝凍得發紫的雙手,不禁紅了眼眶。后來,王珞一改消極的態度,主動向張富輝請求承擔更多任務,張富輝手把手教他掩體構筑的方法技巧,兩人通力協作完成任務。
回營后,我常常看到兩人在訓練場上并肩奔跑的身影。有人說,“一兵一世界”,帶兵人唯有帶著一顆愛兵的心,才能走進每一個兵的內心世界,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關愛的舉動,都會成為有效的心弦撥動、有益的思想觸動。作為一名政治指導員,我想應該當好連隊戰友間的“聯絡員”,從組織集體生日、分享帶兵故事、開展談心交心等細微處入手,在編好“三互”小組、發揮黨員骨干模范作用、解難幫困等重點上發力,幫助官兵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增進感情、在手拉手的互助中融洽關系,用“合心”形成建設連隊的強大合力。
(張光軒、陳浩煜整理,張義博、楊 釗攝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