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點贊過的連隊!“硬骨頭六連”為什么那么硬?【2】
戰術演習。攝影:張永進
硬骨本領:矢志打贏礪刀尖
六連是戰場的血與火鍛造出來的,連隊厚重的戰斗歷史,在官兵的靈魂深處打下了戰火烙印,他們深知,真實的戰場有多殘酷,磨礪鋒刃就有多重要。
2017年,旅隊剛組建,轉型重塑還未滿月的六連與兄弟單位偵察連展開對抗演練,六連以一班為主體組建特戰小組,擔負偵察襲擾任務。不料小組長林新祥帶領特戰小組剛進入襲擾前沿,就被兄弟單位先進的偵察儀器捕獲行蹤,“包了餃子”。
信息化素養不足、協同意識不強、偵察裝備使用不熟……回來后,六連官兵在一次次痛定思痛的復盤檢討中找問題、定措施,并定下決心練精手中武器。在不久之后的對抗演練中,雙方再次不期而遇,林新祥奇招頻出,直指“敵”指揮所。此役,完勝!
“戰爭不會選擇環境氣候,我們必須盡快適應這種差異,找回最佳狀態。”連隊移防后首次組織武裝5公里越野考核,全連平均成績較以往慢了整整3分鐘,給全連敲響警鐘。訓練形勢分析會上,時任連長胡遲帶頭反思。他們不斷挑戰,邊訓練邊摸索,常態開展耐熱訓練,并將以往單純的核心力量訓練,變為速度與力量兼備,且具有快速反應能力、能適應各種戰場環境的功能協調性訓練,僅僅兩周,官兵的身體機能就有了明顯改善。
從傳統步兵到新型陸軍下的裝甲步兵,從單一地面作戰到陸地海上兩棲作戰,六連歷經多次轉型重塑,多次破繭成蝶,磨礪出連隊官兵遇難不退縮、敢闖深水關的品質。
70年代,六連第一個研練“三防”條件下的班進攻,摸索出和過去戰術“五個不同”的新道道;80年代,他們又第一個探索連進攻中的接敵、破障等課題,創造出開辟“樹杈形”通路的新戰法……面對改革重塑,六連官兵深知,只有挺住“重生”之苦,承受“拔節”之痛,步子才能邁得更大一些。
——中士崔源改革后轉崗擔任狙擊手,為更快適應“新伙伴”,他每天抱著狙擊槍仔細琢磨研究,認真翻閱資料,請教偵察營優秀狙擊手,并在一次次實彈射擊中不斷校對摸索;
——上士徐銘銘從軍械員轉崗成為自動榴彈發射器射手,為了盡快掌握“快瞄、穩跟、巧擊”等射擊技巧,別人練一遍,他練十遍,終于摸索出了一套有利用提高射擊成績的訓練方法……
然而,轉型挑戰不僅如此:新裝備無教案無教員,訓練開展舉步維艱;新編制打破了傳統訓練模式,一切尚在摸索。
“沒有經驗可循,咱們就趟出一條路來!”移防后首次訓練形勢式分析會上,時任連長胡遲把問題擺在臺上,決定從苦練中摸出“真經”:訓練中連長胡遲帶領支委率先學、搶先練,白天鉆進40多度戰車內練實操,一練就是一整天;晚上加班加點組織研究戰術戰法、編寫相關教案;為每名戰士人人定下小目標,每天理論多學一點,實操多練一手,訓練問題不過夜。4個月后,連隊受領營戰術考核任務,歷時2天1夜,成功檢驗新編制下的作戰能力,交上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六連堅持轉型先轉腦、研訓先研新,不斷尋求戰斗力新的增長點和突破點。
“全排注意,成‘一’字戰斗隊形,迅速占領進攻陣地!”夏日炎炎,一場裝甲步兵排射擊綜合檢驗戰斗,在山林腹地間打響。
隨著三排長高博文一聲令下,4臺裝甲車猶如出山猛虎,直撲“敵”陣地。
“發現敵集群散兵、敵火箭筒!”“323,執行!”指揮車內,高博文根據敵情變化,快速分析并下達命令。他說,“如今多了一臺車的戰斗,對戰法、協同、單兵的考驗卻是N次方的遞增。”
新編制下排戰術課目演練示范,這是六連最新受領的一項任務。
班排協同、人車協同、十余種火器交替運用……20分鐘的激戰過后,連長趙松神情凝重。載員過于注重射擊,敵情意識不強;火器使用不夠科學,協同不緊密……一個個問題浮出水面。
看到趙松緊皺的眉頭,官兵知道,這次綜合演練并不理想,“老把式”遇到了新問題!
如何提升新編制下建制班排的精準協同、整體作戰能力?怎樣讓各類武器平臺形成合力、釋放最大作戰效能?當夜,六連會議室內燈火通明,趙松帶著骨干針對演練中暴露的問題逐一復盤檢討。
“傳統戰法跟不上轉型步伐,作戰理念停留在老步兵思維”“新兵協同意識不強,老兵過分依賴個人能力”……一場演練,讓六連官兵深刻認識到:改變,迫在眉睫。
連續好幾天,他們白天訓練、晚上復盤,一個難點一個難點攻,一個問題一個問題過,重點練協同、練謀略、練指揮。最終,實彈檢驗得到驗收小組一致好評。
關鍵時刻攥指成拳,源于平時訓練中并肩同行。調整改革以來,六連官兵先后主動與海軍某登陸艦支隊、空軍航空兵某旅、海防某旅船艇大隊、武警某支隊等軍兵種部隊開展聯學聯訓,參與探索攻關戰場信息共享、近距火力支援、聯合指揮通信等多種實戰課題,在聯演聯訓中效果明顯。
轉型面前不皺眉,尖刀淬火更鋒利。這些年,無論環境條件怎么變,作戰任務怎么調,六連官兵都堅持把訓練當作打仗,一招一式向實戰對接、與打贏對表,敢于快速“換腦”“轉身”:積極開展訓法創新、戰法研練,將訓練課題劃分到班排,探索走出一專多能、多專多能的訓練路子,實現全連85%以上官兵精通2種以上主戰專業;積極發揚軍事民主,每逢完成大項任務、演習演練、比武考核后,都會召集官兵分析訓練形勢,找不足、揭短板,提升訓練質效;扎實開展“研究強敵、打贏強敵”活動,探索研練戰時快速集結、夜間車上車下協同等10余個新型課題,加速提升連隊備戰水平……
“靶架目標有規律可循,炮手只要摸準了,很容易就打出好成績,可這樣的標準經得起戰爭檢驗嗎?”一次炮瞄訓練,火炮技師鄭錫鑫一針見血指出,戰場上的敵方目標沒有規律可言,但傳統訓練器材“出靶順序固定”“目標區域固定”,不符合實戰要求。
寧要暴風驟雨中的良好,不要風平浪靜中的優秀。在鄭錫鑫主導下,六連官兵集智攻關,自主研發了一種新式激光快瞄器,不僅增強了目標的隨機性,還增加了不同角度下的運動目標。
初次訓練,便令多名炮手鎩羽而歸。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找尋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強化訓練,大家的成績穩步提升。隨后,在全旅實彈射擊考核中,六連先后斬獲海上、陸上戰斗射擊第一。
“訓練越貼近實戰,打贏就越有底氣。”該旅旅長蘇祥定介紹,無論環境條件怎么變、作戰任務怎么調,六連官兵始終保持一種“言必謀打仗、行必抓打仗”的常態,在真打實備中夯實硬底子、在創新突破中提升硬實力,讓這把尖刀越磨越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